高校出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出版坚持正确导向,以植根教育、服务教育为己任,着力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取得系列新进展、新成效。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精神,更好地提升高校出版质量和水平,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认清高校出版面临的新形势,在改革发展上把方向
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高校出版单位在全国出版单位中率先完成转企改制,走上了改革与发展并进、传承与创新同行的特色发展道路。在新形势下,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是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这也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是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对高校出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国有文化企业的社会效益重要性被提到新高度。高校出版单位是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表率带动作用,在推动两个效益相统一中走在前列,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导向管理,坚持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依托高校人才和智力优势,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出版物,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
二是建设书香社会和倡导全民阅读对高校出版工作提出了新任务。继党的十八大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之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这些变化要求高校出版单位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高校出版工作提出了新期待。2015年8月18日,中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一流大学要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离不开一流的学术出版。高校出版单位要大力加强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的出版,推进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实现。
坚守高校出版工作阵地,在落实责任上有担当
高校出版工作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对高校出版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和新问题,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快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定位勇挑重担,要进一步深化高校出版单位的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高校出版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内生动力。
一要落实高校对出版单位的主办责任。高校要强化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高度重视出版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明确把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经营理念体现到出版单位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中,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并将社会效益考核细化量化到政治导向、出版物生产和服务、受众反应、社会影响、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中,形成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可量化、可核查要求。
二要强化高校出版单位内部管理。进一步健全出版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奖优罚劣等管理措施。强化质量管理,确保出版物在内容、编校、设计和印制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要建立和完善编辑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强化总编辑等内容把关岗位的职责,对涉及内容导向问题的事项,具有否决权。
三要完善高校出版工作的管理机制。要在高校建立党委宣传部门负责意识形态管理、资产经营部门负责资产管理的体制机制,牢牢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绝不给错误思想和作品提供出版阵地。积极发挥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等有关行业协会作用,促进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依法依规加强出版工作管理,在落地执行上看成效
按照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依法依规完善高校出版管理机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有关法律法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按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要求,主动把严的标准、实的作风贯穿管理服务全过程。
一是严格把关选题,切实加强出版导向管理。作为主办单位,高校要切实承担内容导向管理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校出版单位的选题导向正确、内容质量优良。对主办单位报送的选题计划,政府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管理程序,将意识形态把关贯穿到选题审批全过程,合力为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上保险,加保障。
二是严格规范程序,创设高校出版发展良好环境。按照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梳理完善高校出版工作管理程序,在管理中优化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本着提高管理效能的原则,政府主管部门将集中受理主办单位的申报材料,严格按程序向主办单位出具相关意见,并积极开展相关推荐工作。下一步,需经由主管单位推荐的一般性出版业务,也会在网上公示办事流程,依法依规严格规范程序,切实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严格执行规定,加强出版物质量监督检查。近年来,依托教育部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中心,组建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出版质量管理专家队伍,探索建立了高校出版单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对全国高校出版社进行社科类图书质量专项检查,并实施出版质量通报制度。
开创高校出版工作新局面,在科学谋划上下力气
高校出版起始在教育,根基在教育,市场在教育,优势也在教育。既要大力巩固高校出版改革发展成果,又要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格局,努力开创高校出版工作新局面,全面提升高校出版质量和水平。
一是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高校出版的地位和作用,认识高校出版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出版方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是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推动机制创新。高校出版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创新仍然在路上,任重而道远。高校出版单位要在“十三五”规划中做到立足当前和谋划长远相结合、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要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经营管理机制,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三是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树立先进的出版理念。要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在融合创新中焕发生机活力。要支持大型出版单位跨学校、跨地区、跨媒体发展。引导中小出版单位走适合自身发展的“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动高校出版走出去,不断拓展走出去的渠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校出版品牌。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出版队伍建设。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定期开展社长、总编辑、党组织负责人、主编、编辑等专业岗位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政治水平高、业务素质好、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高水平编辑,造就一批优秀出版家和知名期刊主编。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单位的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高校出版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