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并行,二者不仅在内容上互为主次,还囊括了营销、盈利模式等,数字出版的市场比传统的纸质书市场更大,尤其是学校,随着教师使用数字技术频率的不断增加,教育资源平台作为数字出版重点环节日益凸显,未来五年,将成为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11月2日,由大象出版社主办“第二十三届中南五省(区)教育出版社工作会议暨数字教育研讨会”在河南举行,与会代表围绕“数字教育与数字出版转型”、“高考改革对教育出版的影响”及“如何贯彻落实‘三部委’关于教辅出版的文件精神”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耿相新出席了会议,他认为,教育社的发展处在机遇期,当前,硬件与软件的提供商日益增多,然而在数字教育领域,技术公司虽具有技术优势,但对内容并不在行,而教育社在学术的传承、传播文化、历史、中外文明等内容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如果各社联动,创造平台进行资源共享,教育社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介绍了大象社的发展情况。他表示,“十二五”期间,大象出版社实现了效益翻番,更希望2020年前,在全部实现数字化的基础上,尽快有产品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接,同时,他希望各出版社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市场,让优质数字内容回归出版社,让优质数字教育产品回归教育出版社。在谈及数字出版的情况时,王刘纯表示,目前大象出版社打造了一个平台,即打造ADP5数字学习与出版平台;建设了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两支队伍,并逐步实现融合;创新了富媒体电子制作工具、专业数据库制作工具和众创信息采集工具;发展完善了教师资源数据库系统、智慧型题库系统、多元发布系统和版权管理系统。
广东教育出版社社长应中伟说,目前很多民营公司都在探索数字出版,有的已找到了盈利模式,作为专业社,做好数字出版工作迫在眉睫。他表示,做好数字出版最难的是观念问题。为此,广东教育社每月举办数字出版论坛,公布相关议题和研究课题,每个编辑室至少保证一人参加。通过论坛,了解熟悉数字出版,让数字出版与主业传统出版并行发展。应中伟表示:“想要做好数字出版,就需要有项目进行合作带动。如‘书法教材’项目,先到教师中了解需求,再有的放矢地推进项目,才能取得成效。出版社还应以开放的心态开展合作,数字出版对内容、技术标准要求高,单靠一家社有困难,应开展多方合作:一是与兄弟社合作;二是与民营公司、技术公司合作,但核心内容应在我们手里,教育出版应回归到教育社手中,做好内容主导,技术商不能决定内容。”
湖北教育出版社社长方平谈到出版主业时表示,出版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并提出“市场引领出版”的理念,认为编辑不能只会埋头编书,更要了解读者、了解市场。同时,做出版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我们教育类出版社有教材教辅做经济基础,支撑主题出版义不容辞,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追求社会效益。为此,我们重点抓主题出版,策划出版了大批学术文化精品和弘扬主旋律的图书。”对于目前出版业面临的转型问题,方平说:“一是要在追求可持续发展中转型,二是要由区域性市场向全国性市场转型。教育社拥有较好的内容资源,如何效益最大化,如何做好内容与技术融合等是最值得思考的内容。如数字化方面,出版社不做平台,因为这不是我们的强项,要引进平台为我所用。”
湖南教育出版社社长黄步高对数字出版深有感触,他表示,互联网本质是开放,核心是用户,关键是行动。为了适应互联网潮流,湖南教育出版社制定计划,并于今年年初进入互联网。截至目前,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安卓、苹果、PC用户端开发均已完成,已有数字资源的整合初具雏形。至今年年底,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小学全学段、全学科备课资源将全面整合到位,届时教师备课只需登录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平台便可一站式解决。
现代教育社社长宋一夫、云南教育社社长王超超、广西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廖民锂、安徽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张丹飞、山东教育社副总编孟旭虹、上海教育社副总编王耀东,河北教育社副总编郝建国等均围绕会议主题,介绍各社情况,各抒己见,交流经验。
北京中宽华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CEO刘维成在会上介绍了“ADP5数字学习与平台出版”的内容,他表示,“ADP5数字学习与平台出版”的推出,意在帮助出版社制作优质数字出版产品,培训所需要的数字出版人才,为出版社建立数字出版产品线。
黄步高在会议总结中表示,“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在行动,我们并不孤单。作为出版社的社长,相信传统纸制教育出版物不会短时间消失;新技术的覆盖式发展也让我更加相信,未来没有数字资源支撑的纸制教育出版物将寸步难行,而出版社转型成功的标志不仅仅是产品的转型,更重要的是人的转型。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