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8.6%,较2013年的76.7%上升了1.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率第一次超过传统阅读率。这些数据表明:数字化阅读已经不可抵挡地成为国民阅读的一个重要形式。
  著名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说过: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与应用,都极大地改变现有媒介的传播格局。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渠道的多元化、信息的多样化和受众的分流化,对传统出版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博弈又融合,给出版人带来极大的震撼,出版人都必须正视:这是一个大文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出版业内容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点。这是时代赋予出版业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出版业的竞争,是内容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说到底却是人才的竞争。“每一种传播方式造就了一个新的媒体,每一种新的媒体造就了新类型的编辑”。大文化时代,呼唤着有着强烈数字化意识的复合型“大编辑”的诞生。
  数字出版时代,新的媒体平台层出不穷,内容的展现形式丰富多样。单纯的文字阅读已不能满足读者需求,传统媒体纷纷通过自建网站,开发APP客户端,运用微博、微信社交平台等多种数字化转型方式,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平台上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融合,这种融合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交互式阅读体验,也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出版业的核心力量,编辑在遭遇挑战的时刻,更要应主动适应数字出版的新形势,强化自己的地位,掌握新技能、新应用,把自己锻造成时代需要的“大编辑”。
  因此,编辑在掌握“编辑六艺”的基础上,还必须实现技能的多元转型。编辑要增强数字意识,掌握当下最为有效的媒体为出版所用,如微信公众号、APP下载等,潜心研究其传播方式和特点,并不断扩充自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储备。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的能力,才能对对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内容进行深度整合和加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编辑还需要在熟练掌握当下最新的传播媒介的同时,探索研究媒介发展的方向,修炼自己数字化意识的前瞻性。在媒介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新的媒介形态的诞生,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普及开来,产生深刻的变革。编辑们在认真研究数字化的同时,需要增强数字化意识的前瞻性。能够预见到传播形态、模式的发展方向,主动接近研究,才能够先人一步掌握下一轮新媒介技术的核心和特性,踩在每一个数字化变革的起点上,先声夺人,策划出非同凡响的内容,成为业界的旗帜。
  只有当编辑的数字化意识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出版业才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只有当编辑将数字化的研究变成一种内在的品质和习惯,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大编辑”必将在激烈的数字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