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以来,图画书作家熊亮入围2014年国际安徒生插画奖提名,黑咪的《辫子》获得2015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夫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都让国内少儿出版界兴奋不已。业内领军人物李学谦、白冰等喊出了“推动图画书的大国时代”的口号。从市场数据来看,图画书无愧于这一称号,少儿出版增速领跑整个出版板块,而图画书则是其中的领头羊。但仔细推敲整体及少儿书畅销榜单,却难觅原创图画书踪迹。要打造真正图画书大国,上述获奖或许只是开始。原创图画书的发展让人想起原创少儿文学的发展之路,但是缺乏像郑渊洁、曹文轩、杨红樱等名家和专业编辑队伍,图画书如何持续繁荣?建立一支专业、专职的图画书插画家和编辑队伍势在必行。
图画书乱战 亟待现象级作家作品
数据显示,图画书在少儿书中风头最劲,码洋份额与品种数逐年提升,品种数仅次于少儿文学类。但与后者相比,图画书缺乏畅销书以及知名插画家和优秀的编辑。
之所以业界敢于提出“推动图画书的大国时代”的口号,其底气在于强大的市场基础。据商报·东方数据统计,少儿图画书连续3年成为图书二级分类中增速最快的板块,2015年,少儿图画书在少儿类中的码洋份额为7.27%,分别较2014年和2013年上升1.31和2.33个百分点,目前仅次于少儿文学和游戏智力两个次级分类。
促进图画书的繁荣,引进版贡献大。根据商报·东方数据统计,2015年图画书TOP100中,国内原创图画书码洋仅占19.33%,册数占27.64%,品种占23.00%。较之引进版图画书,原创图画书的册数、品种数、码洋表现都逊色不少。2015年国内整体市场TOP100畅销榜单显示,少儿文学占一半左右,图画书仅有4种上榜,2013年仅有1种。同时单品贡献率也不高,近3年一直在0.7左右。截至2015年11月,图画书上市销售约1.2万种,仅次于少儿文学,品种同比增幅高达10.50%。国内图画书上马的种数不少,但市场集中度、品牌影响力与少儿文学等成熟板块差距较大,竞争处于无序状态。国内原创图画书中,表现最好的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小怪物的生日萝卜汤》,位列图画书首位,在少儿类中位列第20。近期宣传力度较大的蒲蒲兰绘本馆推出的《妖怪山》,总印数也未超10万册。
原创图画书数年来有不小进步,但是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依然难觅。熊亮、熊磊兄弟,保冬妮,王晓明等在国内外奖项上颇有斩获,但国内市场反响平平,很多作品叫好但不是特别叫座,与少儿文学读物差距较大。如何打开市场局面,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莫林虎表示:“现在市场有了,接受度也没有问题,最大的瓶颈是人才,中国本土图画书插画家、编辑的成长与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
图画书自有规律,目前最缺“导演”
原创图画书作品市场反映平淡,最主要是因为创作意识没跟上。图画书与漫画、连环画、艺术绘画、儿童文学等有本质的差异,有其独特的艺术规律,往往是编辑、作者和插画家共同创作的结晶。优秀的插画家不缺,缺的是懂图画书创作规律的插画家,而优秀编辑作为整本书的“导演”,人才尤为稀缺。
作为日本图画书界从业32年的领军人物,日本福音馆执行总编辑唐亚明认为中国图画书创作存在诸多误区:“一是图画书≠动漫,两者不是一种艺术形式,画法和篇幅差别巨大。图画书页数的限制是长期科学实验计算的结果,为了孩子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精神听故事;二是图画书≠儿童文学,有些人以为将经典文学作品切成小段就是图画书,殊不知图画书有自己的语言、动感和节奏;三是图画书≠插画,插图的构图与配色基本是静态的,好的图画书会在孩子的脑海中动;四是好图画书≠得奖作品,市场不成熟时,人们会按照得奖、名气来挑选作品,但很多得奖作品孩子们并不喜欢,因为评奖的是大人;五是原创图画书≠翻译图画书。国内最需要的是中国自己的原创图画书。图书好坏的标准,主要是看孩子们是否喜欢。”
正如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所说:“一定要按照图画书的艺术规律来进行创作。”国内不乏优秀的画家、插画家,他们创作的都是精品大作,质量上乘,但是因为没有掌握图画书创作规律,没有按照图画书思维创作,所以画起图画书来就不尽如人意了。如果他们掌握了图画书创作规律,按照图画书思维来创作,他们会成为图画书艺术创作的主要力量,原创图画书质量也会有大幅度提升。
而图画书思维的培养,重点不仅在插画家,更重要的是编辑。白冰认为编辑作为沟通作者与画家的桥梁,其培养需要优先重视。“有人觉得有画家和作者就有书?其实不然!”唐亚明指出:“中国绘画、文学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功底,图画书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除了引进时间短,最关键是缺乏好编辑,就像一个电影没有导演,即使有再好的演员、摄影师也不可能拍出一部好电影。好的图画书编辑就是一个小型电影的导演,你需要跟插画家‘讲戏’,插画家要让读者感动、惊喜或悲伤。”“编辑的作用不光是策划,编辑是马拉松伴跑的人,陪着作者,告诉他在哪儿喝口水、休息。编辑不光是出题目、想点子,还要激发作者的灵感,发现思想中的金矿,去芜存精。”
除了人才,印刷对图画书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知名插画家、《跟我去香港》作者虫虫认为,从印刷技术、设备和纸张上来说,国内与国外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用料和管理细节差别较大,这就影响了国内图画书印刷质量。为了降低成本,纸张、颜料的选择标准就要降下来,如果印刷工人没有经验,调出来的颜色可能根本就不是想要的颜色。
如何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提供更多出版机会、交流平台、利益保障、宣传评奖等,对于吸引优秀图画书人才,培养有图画书思维的作者、插画家和编辑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认为,除了中国画家自身需要成长,插画家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发现机制,需要出版社提供各种保障。“提供机会、利益保障和扩大影响,是中少总社吸引和培养优秀图画书插画家的方式。一是提供更多的机会,出版社要对图画书更加重视,在选题等方面让插画家有更多机会;二是利益上保障,用预付稿酬资助他们创作,给予相对舒适的创作环境。中少总社每年提供200万元的创作基金——原创图书出版基金,重点资助方向就是图画书;三是帮助他们扩大影响,例如参加布拉迪斯拉夫国际插画双年展、博洛尼亚书展,每年在BIBF上举办插画展等。”李学谦呼吁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更加重视评奖。
“一些出版社‘去美编化’,有些出版社没有美术编辑部、设计部,完全外包给公司,这种现象亟需改变。”白冰指出,出版机构尤其是少儿类专业出版社的美术工作至关重要,“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少儿图书中图片比例非常大,如果插画跟不上,图画书的质量难以保证。不光是图画书,童话、插图小说中的插图也很重要。”
图画书的收入方式也制约着插画家的专职化与专业化,知名图画书插画家、《祭端午》作者薛忠亮向记者透露,国内的图画书基本都是出版社事先定好主题和文字,然后找插画师。插画师根据主题,把一段段的文字内容做分镜,收入是根据单页插图计价,从一百到几百元不等。但白冰认为原创图画书最好实行版税制,有利于提高品质、培养画家。据李学谦介绍,目前中少总社已经开始采取版税制,签约作家与插画家的版税在10%左右。
作家、画家和编辑之间的沟通需要常态化,原创图画书需要交流的平台以及长效化的机制。除了出版社,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也应该来帮助推动。作家要“走出去”,画家也要“走出去”。要给他们参加国外书展与同国外艺术家交流的机会。中国作家和国外插画师合作,对于提高原创图画书的水平,也是一个新思路。
白冰希望要像宣传作家一样宣传插画师。他还希望相关机构能够设立中国原创图画书艺术扶持基金,扶持年轻作家及其作品,让其潜心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而不浮躁。
图画书正处于乱战当中,但这也给了优秀作品和作者脱颖而出的机会。少儿阅读推广人王林指出,“我们强调原创图画书,这和引进并不矛盾,不是要求和国外图画书一争高下,关键是让孩子们喜欢和享受阅读。我们生长在中国独特的艺术环境中,为图画书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新解释、新思考和新形式,是为了繁荣,而不是为了竞争。”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