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故宫出版社社长王亚民告诉记者,由于我国商标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许多行业借“紫禁城”名称进行注册,造成“紫禁城”在大众心目中的混乱。相对而言,更名为故宫出版社,不仅承接了故宫博物院很多内涵,还包含了遗产保护、学术研究、展览宣教等文博工作,容纳了诸多文化建设内容在里面。出版社作为故宫博物院展览、推广的重要方面,在名称上应该直接体现出“故宫”这一关键词。
故宫出版社更名之后做了哪些调整呢?王亚民告诉记者,更名之后,故宫出版社彻底打破了以前的计划经济观念,面向市场,依托故宫博物院丰富的馆藏资源,着力把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下的社会文化热点相结合,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更重要的是,故宫出版社实现了由关门办社向开门办社的战略调整。故宫社的眼界以故宫为中心,向全世界投放。从近几年故宫出版社策划的一些重大项目及与其他单位合作来看,就是这种向更高更广层面发展的战略考量。
同时,故宫出版社利用已有的资源,适应社会的需求,鼓励员工不断进行创新。比如,为适应市场及读者需要进行的调整变化。故宫出版社更名之初,就为树立故宫出版的品牌作出了长远规划,把依托故宫资源,围绕故宫出版,作为自己的定位,作为立社之本。更名之后,树立了“提升故宫文化传播功能”这条主线,本着“个性化出版、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重点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规划了出版宗旨:“立足故宫,面向全国文博界,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为故宫服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之“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出版社”。
据王亚民介绍,故宫出版社更名以来,建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如今,读者的消费水平和阅读能力在不断提高,出版业品牌的作用日益凸显。故宫着重走精品化路线,注重图书的系列化、规模化。故宫出版社对选题严格把关,反复论证,注重选题质量,控制数量,走精品路线,围绕系列化、规模化来组织图书产品。
王亚民告诉记者,高质量的图书不仅仅包括图书编校的高质量、图书装帧等外观的高质量,更应包括图书内容的高品位,品牌图书应是具有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的精品。
故宫出版社在“走出去”方面,也是硕果累累。据了解,在版权输入方面,先后往我国台湾、香港地区输出繁体图书版权,向日本、韩国输出了日文版、韩文版图书等。2013年《宫女谈往录》被香港红投资有限公司引进出版繁体版。《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被科学出版社东京株式会社引进出版日文版。
据悉,近几年故宫社先后向韩国及我国台湾、香港多家出版社输出版权。《后宫的金枝玉叶》输出韩文版权后,市场反馈良好,韩方二次续约。
另据了解,在配合故宫博物院的一些战略思路上,故宫社做得比较到位。比如在单霁翔院长提出的把故宫文化带回家方面,故宫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关于故宫文化和文创方面的读物,使广大读者对故宫和故宫文化更加了解。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故宫社在“十三五”期间是怎么规划的?对于这个问题,王亚民认为,故宫出版社以做实做强出版主业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出版社为目标,开拓创新,奋力前行。“十三五”期间,故宫社主要围绕“一个转变”“两个提升”“三个加强”展开工作。
故宫社在转变营销思路方面,切实转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营销工作中来。开设天猫旗舰店,综合运用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扩大宣传,建立与用户之间常态化的沟通机制,着力打通传统出版读者群和新兴出版用户群,提升故宫出版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同时,王亚民告诉记者,故宫社将会加大教育培训与社会团体的战略合作,推进故宫培训学校的考级工作。在夯实基础教育工作、加大特色课程开发力度、拓展教育培训目标群体、加强学校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力度四个方面发力。
而在文创方面,王亚民告诉记者,故宫社将极力提升故宫文创产品研发力度。在高端用户的需求上形成品牌,凸显故宫文化特色,强调皇家、风雅、吉祥等特质,打造“天府永藏”品牌形象;开拓市场,建立稳固的销售渠道,提升销售业绩;摸索与外界的合作模式,找到合作共赢的方法。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