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像产品销售终端萎缩导致的行业产业链断裂,倒逼电子音像社必须加快定位调整,通过挖掘自身资源和借助外力实现转型这一艰难的“跳跃”。张慧君认为,“电子音像社的劣势其实也是优势,因为已经无路可退,电子音像社转型的决心和行动更加义无反顾、更加决绝,加上本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电子音像社的‘蜕变’是有可能的。”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不少电子音像社无论是在传统电子音像出版选题策划上还是在专题数据库、创新服务平台搭建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中小型电子音像社在独立电子书、听书市场上也开始占据一定份额,从后端单纯加工的“技术商”变身为前端创意内容的“生产商”,拓宽生存发展空间。
借力集团优势 挖掘内部资源
资源分散、产业集中度低,是困扰电子音像社转型的瓶颈,因此做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先遣军”,既是出版传媒集团的战略部署,更是大部分电子音像社的自觉选择。将集团旗下子公司的纸书资源进行数字转化、开发,并作为对外合作的出口成为普遍做法。张慧君提及,在集团的支持下,山西春秋电子音像社为集团旗下各家出版社的晋版内容资源提供加工、存储、转化等服务,并在签约的各大电子书平台进行销售,实现利润分成。就目前来看,中国移动阅读基地的收益较为可观,联通和电信的电子书销售仍有待提升。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党支部副书记胡蓉也透露,随着中南传媒数字出版战略的调整,湘音社承接了中南传媒的移动阅读业务,成为中南传媒数字内容运营商对外合作渠道的唯一出口,并已与中国联通签订了协助运营合作协议,成为联通阅读基地出版频道的运营方,在中国移动阅读基地拥有独立资源包,与中国电信阅读基地建立了战略合作,在移动阅读渠道上占据先机。集团资源的整合为湘音社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根基,据悉,在正在举行的2016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湘音社将在集团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移动阅读终端优势对内容出版机构进行招商,为出版机构提供内容引入、审核、格式转换以及策划营销服务,实现利润分成,成为数字资源移动运营服务提供商。
英大传媒投资集团丁海东也曾表示,集团旗下的中国电力音像电子出版社计划开展内外部整合,着力实现内容资源覆盖整个电力行业。内部,制定电力行业数据加工标准,对集团所有报纸、期刊、视频动画、图片、广告等内容资源逐步进行数字化及统一管理。外部,利用集团新闻出版行业地位,开展版权交易、资源交换、内容购买,建设科技图书、科技期刊、技术标准、能源报告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引进国外电力行业内容资源,成为集团数字资源整合的中坚力量。
除了对集团现有部分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总编辑李旭表示,与集团其他兄弟单位进行合作,对出版项目进行分包开发也是电子音像社选题的重要来源。李旭举例到,《昆曲艺术大典》是由安徽文艺出版社牵头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签署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该项目由安徽文艺出版社统筹出版,而汇集昆曲最具代表性视频资料的《昆曲艺术大典音像集成——录像选汇》则由时代新媒体社团队分包制作,2014年《录像选汇》成功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无独有偶,《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在央视热播及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同步推出图书后,经中央电视台独家授权,时代新媒体社于2015年年初推出精装版《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光盘)出版物,全部采用高清DVD内容拷贝,再次展示了时代新媒体社产品立体开发运营的魅力。2016年时代新媒体社还计划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殷墟文化大典》的基础上,继续与安阳殷墟博物苑合作录制“数字殷墟”项目。
借力产、学、研机构
开发重点题材的复合产品
当前,教材教辅产品仍是多数电子音像社的首要支柱,加上教育数字化资源市场的“井喷”,不少电子音像社从教育板块入手,加大教育类多媒体读物的研发,横向拓展教育产品服务类型,纵向深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除面向中小学开发“凤凰数字化教材”“凤凰互动课堂”等产品外,还打造了“凤凰优课教学系统”、基于云端的数字化互动学习平台“凤凰云课堂”等,实现跨行业、跨媒体合作。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搭建的“中国教育出版网”在业界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中小数字图书馆、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库等重点产品陆续开发,服务对象涵盖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教研员以及学生多个群体。
教学资源开发之外,电子音像社还可从社会效益显著的文化类项目上着手,加大与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产学研机构的合作。李旭在采访中表示,目前时代新媒体社有6个基本的选题主线及产品生产线重点:主题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文艺原创精品、未成年人出版读物、安徽具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文化等。这6类选题既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2015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音像电子出版物目录”不谋而合,更是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开发基于技术延伸复合产品的重要基础。
如2015年2月,时代新媒体社就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联合策划“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项目,通过讲座、摄像等多媒体手段,对中国历史上多个少数民族使用的主要古文字,包括契丹文、西夏文、满文等进行多媒体发掘。除了计划于2016年年底推出《“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23种)》音像版之外,时代新媒体社还将推出该项目的中文纸质版、英文版,并启动“中国民族古文字字库”“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习网”两大数字出版项目。“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习网”计划为少数民族古文字的学习、研究提供在线出版、在线查阅、在线学习等在线服务。
全国性的文化项目耗时长、投资大,对出版社的整体实力不啻为极大挑战。对于部分出版社来说,从地方特色文化项目入手也是一种选择。如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浙江藏书楼》(DVD)、山西春秋电子音像社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八路军》、湘音社推出了盘配书《湘音湘韵》等。
自主开发“小而美”电子音像产品
大项目总让人“垂涎三尺”,然而求而不得的情况并不少见。在争取“大而全”项目的同时,着手进行“小而美”产品的开发和尝试,可以让电子音像社以较低的成本“试对错”。张慧君提到,山西春秋电子音像社开始尝试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的内容进行整合,制作原创电子书,如《徐小平与青年相约在微博》的原创电子书制作就是经授权后,从徐小平2万余条新浪微博中精选出800余条,内容涉及了留学咨询、西方文化、人生梦想等,阅读量可观。这些原创电子书的资源也可以再次开发成音视频,实现二次售卖。不断扩大的听书市场也是电子音像社可以低成本进入的领域。前期可以通过与听书应用进行合作,后期则可以开发视听网站,用新的传播方式激活音视频资源。
(相关报道链接:2013年12月3日第1998期1、4版《音像电子欲抢滩跨界融合市场》)
相关链接
“盘配书”资质是国家支持有图书出版能力的电子音像出版单位开发出版与光盘配套图书的一项鼓励性政策。自2007年启动以来,据公开信息,目前已有13家出版单位成为“盘配书”试点单位。
首批“盘配书”试点单位(3家)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第二批“盘配书”试点单位(5家)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上海声像出版社、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三批“盘配书”试点单位(5家)
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