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部分豪华包装、价格虚高少儿图书提出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一批所谓“重量级”少儿套装书应声倒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套装书大多有“为孩子代言”的毛病,似乎不看他们的书,孩子必然无法茁壮成长。并因此大抬身价。那么到底是谁在强行为孩子代言?
   怪相:童书爱设“圈套”吓唬人
   记者了解到,此次“中弹”的不乏名社之作。有一套中国书店出版社的《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十大名著》,连编者的序言都省了,直接将“十大名著”用一个纸盒子装起来,美其名曰“精品套装书”,开价398元。而中国华侨出版社的《最美鸟最美鱼最美昆虫最美树大全集》,则真的找了一些鸟鱼虫树的图片,弄了一个杂烩式的“大全集”,开价358元。也难怪有人感叹,现在少儿书简直把孩子和家长当傻瓜。
   但问题是,出版社并不担心这些拼凑的套装书卖不出去,因为他们在取书名时已经设下了一个“圈套”。记者注意到,这个“圈套”其实就是一种“非读不可”的架势。比如《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十大名著》,就好像不读这“十大名著”,孩子的一生就会有阴影。
   可记者查阅了《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十大名著》的目录发现,除了“四大名著”之外,《聊斋志异》等竟也赫然在历。《聊斋志异》的那些鬼怪、香艳之事,显然就不是未谙世事的孩子所适合阅读的。
   幕后:出版商强行为孩子代言
   那究竟谁在为孩子代言?一位出版社编辑告诉记者,一般而言,那些声称“孩子最想知道”、“孩子必须读”、“孩子最爱读”的图书,在出版之前,基本上都没有对孩子和家长进行过认真的问卷调查,完全是出版社自己的主观臆断。
   这位编辑透露,出版商往往以“最懂孩子”的人自居,但从现在的少儿图书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出版商并不懂孩子,“就拿《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十大名著》来说,孩子刚刚学会阅读,就把10本厚书打个包扔给孩子。他们怎么看得了呢?相比之下,西方的一些童书不太厚,很浅显,甚至连用纸印刷都考虑了孩子阅读的特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在一些出版商中有一种不良风气,他们事实上已与孩子脱离,但他们又懒得和孩子打交道,仅靠想象制作孩子的读物。这种出版责任感的缺失,引发了普遍的忧虑。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