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召开,给了中国人一个在家门口展示自己文化的机会,也给了杭州一个走向世界的舞台。人们认识和喜欢一个民族,通常从认识和喜欢它的文化开始。图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当代文化成果。在G20召开之际,各出版机构推出了众多宣传浙江、杭州和中国文化的优秀图书。这些图书既帮助国民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绝佳途径。
  浙江人民出版社新修订的《杭州人手册》和《杭州印象》收录了60余位文化名人的文章,同时引入“互联网+”元素,读者翻开书页,用手机扫描纸上的二维码,一段段精美的视频可以让读者现场感受西湖之美。杭州出版社出版的《天城遗珍——杭州对外文化交流史迹》系统地梳理了从东晋到近代杭州对外文化交流史迹;《杭州茶趣》则讲述杭州的茶史茶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梦·浙商情——最美浙商故事》则把焦点聚焦在浙江商人身上,向青少年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第一大市场——义乌》和《新马可·波罗中国游记:汉斯在浙江》两本书是外国人对当代浙江的最新书写。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印象浙江”系列丛书英文版,内容涵盖浙江的山、水、名人、丝绸、茶叶、青瓷、美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8大方面;《我是浙江人》选取了30位在浙江工程、科技、文化、卫生、艺术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浙江人,书写他们的先进事迹、创新精神、文化传承,以中、英、俄、法、西和阿拉伯语6种语言同步出版;《G20的杭州故事》则介绍20个世界经济体的风貌及其与杭州的渊源,中英文出版。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最美是杭州》,书中著名作家麦家以饱含深情的文字,纵贯古今,从多个角度出发,撷取与杭州人文精神相关的素材,来展现杭州的山水之美、历史之美、精神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
  纵观这些图书,感到虽然品种丰富,但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介绍方面的图书似乎还不够。中国传统文化是图书出版的富矿,应该更好地发掘。习近平主席曾对中国古代文献作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括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番讲话对于我们从更加广阔的角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指导意义。
  据某国际机构调查,国外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认识,主要还是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对于“中国文化最具特征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这一问题,国外读者从高到低的排序是“中国的传统建筑、茶、书法、绘画、佛教、帝王、中医、龙、功夫”。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传统因素在国际上深入人心。所以想要短时间内让中国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多推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似乎是捷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在一个文明中,文化是它的灵魂血液核心,相比之下,政治和经济是一个文明表面的微不足道的现象和活动媒介。
今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时必须牢牢抓住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并学会用更多更好的方式传递给世界。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