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15.6%的用户有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有进行付费行为。与此同时,50.6%的新媒体用户不愿意也不打算为新媒体内容付费,而2014年这一数据还是69.7%。
知识付费产品的批量涌现可以追溯到2016年初,几乎每个月都涌现出若干有关内容付费的新平台。2016年5月,果壳推出的社交型知识社区“分答”,因超级网红王思聪1小时回答32个提问、收入22万元而瞬间引爆;同月,知乎推出了知乎Live,用户只要花9.9元就能向大V提问。6月6日,喜马拉雅FM上线“付费精品”专区,首次开启付费业务,同日上线马东领衔的《好好说话》,当日销售额即破500万;罗辑思维也在6月推出“得到”APP,并先后推出年费199元的《李翔商业内参》和《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欲打造“知识付费精品店”。12月3日,喜马拉雅FM推出“123知识狂欢节”,销售5088万元。
问答、音频、课程等付费产品呈现出的变现能力令人咋舌,为内容付费正逐渐成为中国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消费行为,而这种习惯的逐渐养成,恰有赖于知识付费产品的崛起。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朱红文表示,在前沿知识领域,付费模式是一种鼓励和保护,“知识付费的发展说明了知识本身在市场中是有价值的,是被消费者认可的,体现出人们对知识需求的提高,也说明了人们付费习惯的养成”。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认为,中产崛起、消费升级、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内容产业,未来20年将是‘人工智能+’时代,内容产业将获得巨大机遇。”龙源数字集团董事长汤潮直言,未来知识服务产业肯定会迎来黄金时代,2017年肯定是重要的一年,“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为知识付费提供了便捷;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逆转,以更挑剔的眼光主动寻找符合自己口味的内容,并愿意为节省时间付费;最后是消费升级,人们愿意为更加有特色的产品、更加有品质的服务买单。”
海量信息充斥的背景下,优质内容的稀缺性是付费产品发展的基础,持续付费则是内容付费未来需要解决的难点。“内容付费趋势虽然明显,但仍需要长期培养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培养付费习惯,更是培养用户对优质内容的甄别能力,对付费效果成熟化的判断。”余建军如是说。
(来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