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新书发布?其实就是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对一本新书进行具有高价值、高流转性信息的发布。过去,新书发布是一个场景,需要很多人聚在一起,是一对多的发布。而在当下信息超链接的背景下,新书发布更注重的是多点分散的传播逻辑。
  只做针对B端的战略发布与规划。中信出版集团针对不同渠道会召开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会议,而不是将京东、当当等电商以及实体书店等渠道聚集在一起统一沟通,那样会失去针对性。例如与当当的合作,就以闭门会议的方式,从未来产品规划、合作方法、运营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沟通。此外,会议本身也形成一个系统,包含年度、季度、月度的沟通和发布。
  具体到某一本书的销售合作,则需要双方的磨合,达到期望值的匹配。例如,针对某一本新书,出版方期望销售50万册,而渠道或许认为其只有10万册的市场预期,这就需要双方的沟通与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每家渠道的需求量、发货节奏、营销支持等运营策略将进一步细化。
  针对渠道推介更关注流量效应。中信出版集团通过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一起推荐新书,通过文本、视频、音频、图片等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一本新书的“秀”。这个“秀”可能是一篇软文、一段视频,也有可能是一段语音。各类文本的组合,形成了有影响力、感染力、促使用户下单购买的超链接文本。
  以“DADA全球艺术启蒙系列”营销为例,自2016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上市至今,第1辑和第2辑的销售已经超过60万册。在“DADA全球艺术启蒙系列第1辑·艺术大师”系列图书发布时,中信选择与罗辑思维合作进行首发,一个月的时间销售近10万册。随后,向其他新媒体端,例如十点读书、书单等公众号放开团购,持续炒作。紧接着,该书在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各大电商平台开始销售,并登上畅销榜单。
  但在今年,营销策略发生了改变。过去,自媒体和内容电商、新媒体电商往往要求的独家期很长。现在出版社会尽量缩短独家期,将不同渠道间的流量合并到一起,形成比较好的势能和口碑效应。因为流量是有损耗的,如果不同平台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影响力的承载量。所以,在“DADA全球艺术启蒙系列第2辑·今日艺术”的营销中,中信联合10大公号“十团”齐发,取得了3天销量过5万册的成绩,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平台电商开始供货,为读者提供更多选择。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