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的历史:是人创造了神,还是神创造了人?(珍藏版)
编辑推荐:
长期以来,国内缺少介绍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书刊,即使是介绍基督教的,也少有跨越别的佳作。至于剖析三教的同时,还能适时对照佛教与印度教的,更是绝无仅有。我们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求知者所珍惜的瑰宝。它像工具书一样使人信赖,又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同时也像哲学书一样激发思维。阅读本书而毫无所获,则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
——台湾大学哲学教授傅佩荣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神的书。全书以犹太人从巴比伦时期的异教偶像崇拜逐渐转型到史无前例的一神概念为开端,接着叙述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如何在这个革命性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塑造适合他们社会和政治环境需求的一神概念。在铺陈过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理念和架构后,作者开始转向三大宗教后期的发展,从古典哲学到中世纪神秘主义,每章均兼顾三大宗教在同一时期或方向的对比介绍。
阿姆斯特朗女士用轻松明快的笔调叙述了4000多年的人神交流关系史,其中线索繁富、人物鲜明、动荡起伏又暗合规律,为求知者塑造出一幅完整且耐人寻味的历史图景。这部著作堪称宗教学不可或缺的导航书,我们从中不仅可以欣赏作者的丰富学识与正确解说,也可以补充及修正自身残缺不全的观念;它像工具书一样使人信赖,又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同时也像哲学书一样激发思维。本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达两年之久。
目录
〈序〉宗教学不可或缺的导航书◎陆达诚/1
〈序〉人神交流关系的历史◎傅佩荣/4
〈译者序〉以史为鉴◎蔡昌雄/8
导论/ 1
宗教世俗化/3
神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4
一神概念的落实与活用/5
神话学与宗教/6
第一章太初/ 9
原始的一神教/9
对“神秘圣灵”的感觉/11
神话与象征/13
圣城的观念/15
人类的起源/16
创造乃是神圣的/17
倒转的过程/18
最早的《圣经》作者/20
谁是耶和华?/22
实用主义的态度/25
神是部落神祇?/26
我就是我/30
西奈山的故事/31
耶和华崇拜/34
印度的宗教体验/37
柏拉图的看法/44
亚里士多德的看法 /46
第二章一神/ 51
耶和华是圣灵/51
先知的工作/54
慈爱才是最重要的职责/55
神的选民/57
何西阿与歌蔑/60
神是超越性别的/62
对诸神的审判/63
律法之书/65
选民神学/68
更具挑战性的一神意象/69
耶和华的荣耀/71
历史事件背后的主控者/73
耶和华的“荣光”/76
可移动的神殿/78
安息日/79
约伯/80
希腊理性主义的影响/81
理性的天赋使人与神最接近/84
神的敬畏者/86
心灵神庙/87
启发生命奥秘与惊奇的感觉/90
榭基那/91
神存在内心/93
第三章照射异邦人之光/ 97
马可福音/97
法利赛人/99
神之子/100
人人皆可成佛/102
耶稣之死/105
长久等待的弥赛亚/107
基督宗教的强大/109
向邻族伸出双手/110
诺斯替派/114
融入希腊—罗马的闪族之神/117
奥利根的观点/119
普罗提诺的一神概念/121
灵魂必须召回它遗忘的单纯/123
选择中庸路线/125
第四章三位一体:基督宗教的“神”/ 127
是人还是神?/127
耶稣就是道/129
同质/132
宗教体验/133
显明真理与秘密真理/135
神的三个位格/136
奥古斯汀与《忏悔录》/139
以自我存在为前提/143
困难的传统/144
迪尼斯的神学主轴/147
神不是最高等的存有/148
出神的境界/150
道成肉身/151
被误解的三位一体的教义/152
第五章唯一真主:伊斯兰教的“神”/ 155
穆罕默德/155
血族复仇/156
开启能量的蓄水库/158
亚伯拉罕真宗的信徒/159
复诵神谕/160
智慧的被动性/162
第一次官方结集成书/163
安拉/164
伊斯兰/166
阅读《古兰经》是精神的锻炼/167
乌玛尔的故事/169
穆罕默德与库拉以希人的决裂/171
撒旦诗篇/172
安拉是唯一真主/173
强调宗教经验的连续性/176
先知的时代已经结束?/178
阿拉伯人的祖先——以实玛利/179
为了生命而战/180
与大河合流的小溪/181
回归《古兰经》的传统精神/182
永恒的真实/186
什叶派/187
神的公平正义/189
伊本•罕百里的坚持/191
阿沙里的妥协/191
巴克拉尼的看法/193
第六章哲学家的“神”/ 197
新型的穆斯林/197
神是理性本身/198
建立桥梁/199
真理只有一个/200
伊斯兰哲学的创始人——阿法拉比/201
阿法拉比的流出说/203
穆罕默德之光/204
天国的原型/206
认识自己的人,就认识神/208
伊斯兰哲学的最高峰/209
见不如不见/211
证明对宗教的怀疑/212
痛苦的安萨里/215
安萨里的回归/217
上帝的本质永难捉摸/219
伊本•路希德/220
麦摩尼德斯/223
十字军东征/225
静默的叙述/226
神是一切也是无/228
三位一体说的争辩/229
我相信,以便了解/231
安瑟伦与神的存在/232
心与脑分裂/233
圣托马斯的贡献/234
波拿文都拉的跟进/236
第七章神秘主义者的“神”/ 239
位格神的概念/239
神话与宗教/241
王座神秘主义/242
《高度的度量》/245
上升的意象/247
“心灵极大的努力”/250
不同形式的神秘主义/251
转化成神/252
神的图像/254
穆斯林的神秘主义传统/256
阿朱那伊德/258
阿哈拉吉/260
启明大师——苏拉瓦底/262
伊本•阿拉比/266
希德勒/269
神圣的真实不能穷尽/270
苏非道派——马拉维亚/272
带入悲观主义/275
“恩索夫”/276
开启灵魂,解开结/283
神秘主义宗教运动/285
第八章改革家的“神”/ 291
决定性的时期/291
新的保守主义/292
什叶派与逊尼派 /294
穆拉•萨德拉/295
宽容与合作的精神/297
超越,再超越/298
被驱逐的犹太人/299
更直接的一神经验/300
“退缩”的行为/302
“容器破裂”/303
对人性的正面观点/306
《模仿基督》/307
重新解读神/309
大女巫狂热/310
十字架神学/313
无法看见的知识与黑暗/314
喀尔文主义/315
命运预定论/318
依纳爵/320
无神论者/323
太阳中心论/326
从理性的神中寻求启蒙/328
第九章启蒙时代/ 331
专技化社会的本质/331
文化英雄/333
巴斯噶/334
赌注说/337
神,必定存在/338
荒谬的基督教护教论/339
褪去基督教的神秘色彩/341
跳跃的基点/344
怀疑主义的开始/345
失乐园/346
神不存在,就创造他/349
斯宾诺莎/350
门德尔松/352
康德/354
心的宗教/355
克伦威尔时代/358
神再生的弥赛亚?/361
在压抑与自由宽大间交替更迭/362
大觉醒运动/363
“更简易明白”的神/366
最后的救赎/367
犹太人注定要成为叛教者?/370
两个神/371
黑色神话学/373
哈西典教派/374
反对个人崇拜/378
“心灵的共融”/379
新哈西典教/380
瓦里-乌拉/381
瓦哈伯/382
离开神的风潮/383
无神论物质主义的《圣经》/385
第十章“神”死了吗?/ 389
无神论大势已成/389
对理性崇拜的反动/390
布莱克/392
“绝对依存的感觉”/394
黑格尔/395
叔本华/397
祁克果、费尔巴哈/398
人民的鸦片/398
科学的挑战/399
尼采/400
弗洛伊德/401
暧昧不清的遗弃感/403
进步的先驱?/404
陷于追赶西方的挣扎/406
强制的压抑,只会带来灾难/407
反思神的创世,而非本质/409
实证态度源于伊斯兰/410
大灾难年/411
两位编辑:胡笙和瓦吉迪/412
重新诠释以色列历史/414
反犹太运动/416
与神性相遇/417
马克思主义的梦幻/418
“精神的中心”/419
神已死/421
第十一章“神”有未来吗?/ 425
神的概念如何存续?/425
叙述无效/427
激进神学家/428
无能的神是无用的/430
位格神必须淘汰/430
找出超位格的神/432
各自发展的神概念/434
布伯/436
海德格尔/437
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438
扬弃人格化神/439
基教派/440
慈悲的理想/441
当下的关怀/443
从世界异化出来/443
伊斯兰哲学的尝试/444
创世是《古兰经》的中心教义/445
把女性质素引介到神性中/446
神秘主义被视为密教训练/447
附录地图/ 451
长期以来,国内缺少介绍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书刊,即使是介绍基督教的,也少有跨越别的佳作。至于剖析三教的同时,还能适时对照佛教与印度教的,更是绝无仅有。我们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求知者所珍惜的瑰宝。它像工具书一样使人信赖,又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同时也像哲学书一样激发思维。阅读本书而毫无所获,则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
——台湾大学哲学教授傅佩荣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神的书。全书以犹太人从巴比伦时期的异教偶像崇拜逐渐转型到史无前例的一神概念为开端,接着叙述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如何在这个革命性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塑造适合他们社会和政治环境需求的一神概念。在铺陈过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理念和架构后,作者开始转向三大宗教后期的发展,从古典哲学到中世纪神秘主义,每章均兼顾三大宗教在同一时期或方向的对比介绍。
阿姆斯特朗女士用轻松明快的笔调叙述了4000多年的人神交流关系史,其中线索繁富、人物鲜明、动荡起伏又暗合规律,为求知者塑造出一幅完整且耐人寻味的历史图景。这部著作堪称宗教学不可或缺的导航书,我们从中不仅可以欣赏作者的丰富学识与正确解说,也可以补充及修正自身残缺不全的观念;它像工具书一样使人信赖,又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同时也像哲学书一样激发思维。本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达两年之久。
目录
〈序〉宗教学不可或缺的导航书◎陆达诚/1
〈序〉人神交流关系的历史◎傅佩荣/4
〈译者序〉以史为鉴◎蔡昌雄/8
导论/ 1
宗教世俗化/3
神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4
一神概念的落实与活用/5
神话学与宗教/6
第一章太初/ 9
原始的一神教/9
对“神秘圣灵”的感觉/11
神话与象征/13
圣城的观念/15
人类的起源/16
创造乃是神圣的/17
倒转的过程/18
最早的《圣经》作者/20
谁是耶和华?/22
实用主义的态度/25
神是部落神祇?/26
我就是我/30
西奈山的故事/31
耶和华崇拜/34
印度的宗教体验/37
柏拉图的看法/44
亚里士多德的看法 /46
第二章一神/ 51
耶和华是圣灵/51
先知的工作/54
慈爱才是最重要的职责/55
神的选民/57
何西阿与歌蔑/60
神是超越性别的/62
对诸神的审判/63
律法之书/65
选民神学/68
更具挑战性的一神意象/69
耶和华的荣耀/71
历史事件背后的主控者/73
耶和华的“荣光”/76
可移动的神殿/78
安息日/79
约伯/80
希腊理性主义的影响/81
理性的天赋使人与神最接近/84
神的敬畏者/86
心灵神庙/87
启发生命奥秘与惊奇的感觉/90
榭基那/91
神存在内心/93
第三章照射异邦人之光/ 97
马可福音/97
法利赛人/99
神之子/100
人人皆可成佛/102
耶稣之死/105
长久等待的弥赛亚/107
基督宗教的强大/109
向邻族伸出双手/110
诺斯替派/114
融入希腊—罗马的闪族之神/117
奥利根的观点/119
普罗提诺的一神概念/121
灵魂必须召回它遗忘的单纯/123
选择中庸路线/125
第四章三位一体:基督宗教的“神”/ 127
是人还是神?/127
耶稣就是道/129
同质/132
宗教体验/133
显明真理与秘密真理/135
神的三个位格/136
奥古斯汀与《忏悔录》/139
以自我存在为前提/143
困难的传统/144
迪尼斯的神学主轴/147
神不是最高等的存有/148
出神的境界/150
道成肉身/151
被误解的三位一体的教义/152
第五章唯一真主:伊斯兰教的“神”/ 155
穆罕默德/155
血族复仇/156
开启能量的蓄水库/158
亚伯拉罕真宗的信徒/159
复诵神谕/160
智慧的被动性/162
第一次官方结集成书/163
安拉/164
伊斯兰/166
阅读《古兰经》是精神的锻炼/167
乌玛尔的故事/169
穆罕默德与库拉以希人的决裂/171
撒旦诗篇/172
安拉是唯一真主/173
强调宗教经验的连续性/176
先知的时代已经结束?/178
阿拉伯人的祖先——以实玛利/179
为了生命而战/180
与大河合流的小溪/181
回归《古兰经》的传统精神/182
永恒的真实/186
什叶派/187
神的公平正义/189
伊本•罕百里的坚持/191
阿沙里的妥协/191
巴克拉尼的看法/193
第六章哲学家的“神”/ 197
新型的穆斯林/197
神是理性本身/198
建立桥梁/199
真理只有一个/200
伊斯兰哲学的创始人——阿法拉比/201
阿法拉比的流出说/203
穆罕默德之光/204
天国的原型/206
认识自己的人,就认识神/208
伊斯兰哲学的最高峰/209
见不如不见/211
证明对宗教的怀疑/212
痛苦的安萨里/215
安萨里的回归/217
上帝的本质永难捉摸/219
伊本•路希德/220
麦摩尼德斯/223
十字军东征/225
静默的叙述/226
神是一切也是无/228
三位一体说的争辩/229
我相信,以便了解/231
安瑟伦与神的存在/232
心与脑分裂/233
圣托马斯的贡献/234
波拿文都拉的跟进/236
第七章神秘主义者的“神”/ 239
位格神的概念/239
神话与宗教/241
王座神秘主义/242
《高度的度量》/245
上升的意象/247
“心灵极大的努力”/250
不同形式的神秘主义/251
转化成神/252
神的图像/254
穆斯林的神秘主义传统/256
阿朱那伊德/258
阿哈拉吉/260
启明大师——苏拉瓦底/262
伊本•阿拉比/266
希德勒/269
神圣的真实不能穷尽/270
苏非道派——马拉维亚/272
带入悲观主义/275
“恩索夫”/276
开启灵魂,解开结/283
神秘主义宗教运动/285
第八章改革家的“神”/ 291
决定性的时期/291
新的保守主义/292
什叶派与逊尼派 /294
穆拉•萨德拉/295
宽容与合作的精神/297
超越,再超越/298
被驱逐的犹太人/299
更直接的一神经验/300
“退缩”的行为/302
“容器破裂”/303
对人性的正面观点/306
《模仿基督》/307
重新解读神/309
大女巫狂热/310
十字架神学/313
无法看见的知识与黑暗/314
喀尔文主义/315
命运预定论/318
依纳爵/320
无神论者/323
太阳中心论/326
从理性的神中寻求启蒙/328
第九章启蒙时代/ 331
专技化社会的本质/331
文化英雄/333
巴斯噶/334
赌注说/337
神,必定存在/338
荒谬的基督教护教论/339
褪去基督教的神秘色彩/341
跳跃的基点/344
怀疑主义的开始/345
失乐园/346
神不存在,就创造他/349
斯宾诺莎/350
门德尔松/352
康德/354
心的宗教/355
克伦威尔时代/358
神再生的弥赛亚?/361
在压抑与自由宽大间交替更迭/362
大觉醒运动/363
“更简易明白”的神/366
最后的救赎/367
犹太人注定要成为叛教者?/370
两个神/371
黑色神话学/373
哈西典教派/374
反对个人崇拜/378
“心灵的共融”/379
新哈西典教/380
瓦里-乌拉/381
瓦哈伯/382
离开神的风潮/383
无神论物质主义的《圣经》/385
第十章“神”死了吗?/ 389
无神论大势已成/389
对理性崇拜的反动/390
布莱克/392
“绝对依存的感觉”/394
黑格尔/395
叔本华/397
祁克果、费尔巴哈/398
人民的鸦片/398
科学的挑战/399
尼采/400
弗洛伊德/401
暧昧不清的遗弃感/403
进步的先驱?/404
陷于追赶西方的挣扎/406
强制的压抑,只会带来灾难/407
反思神的创世,而非本质/409
实证态度源于伊斯兰/410
大灾难年/411
两位编辑:胡笙和瓦吉迪/412
重新诠释以色列历史/414
反犹太运动/416
与神性相遇/417
马克思主义的梦幻/418
“精神的中心”/419
神已死/421
第十一章“神”有未来吗?/ 425
神的概念如何存续?/425
叙述无效/427
激进神学家/428
无能的神是无用的/430
位格神必须淘汰/430
找出超位格的神/432
各自发展的神概念/434
布伯/436
海德格尔/437
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438
扬弃人格化神/439
基教派/440
慈悲的理想/441
当下的关怀/443
从世界异化出来/443
伊斯兰哲学的尝试/444
创世是《古兰经》的中心教义/445
把女性质素引介到神性中/446
神秘主义被视为密教训练/447
附录地图/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