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访了福建美术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和福建人民出版社等几家出版机构,其中福建美术出版社于年初着手开通微信至10月底正式运行,直至目前,共推出4个书画系列作品和一次活动介绍。福建教育出版社刚开通微信号,但还没开始内容推介。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等主要还是靠微博进行推介,正在着手申请微信账号。
新手上路起步难
微信孕育着广大的市场前景,但要用好微信,各大出版社都透露出有点力不从心。
福建教育出版社社务办公室副主任陈凯根说,微信是做内容的,内容要足够精致才能吸引人。公众号每天只能发布一条信息,这一条信息的编写以什么形态出现能获得最佳效果,目前还没有研究。在介绍书的时候,需要将书中最精华的东西,用简单又富于内涵的词语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并且文字需由最熟悉这本书的责编来撰写才能够将书介绍到位,这无疑又加大了责编的工作量。
精彩内容的编辑是一大阻碍,技术困难也是一大绊脚石。福建美术出版社社长林玉平介绍,出版社的人对新媒体感兴趣的并不多,主要是靠个别年轻的编辑负责微信内容的发布。目前该社微信的内容主要还是介绍书讯,加以书内的图画来丰富内容,在内容的结尾附上出版社和淘宝店的链接,但目前还不能直接点进去。由于微信营销刚刚起步,所获得的粉丝并不多,扩散的渠道主要集中在朋友圈内,还没开始用其他方式进行微信账号的推广。
微信账号发布信息要保持一定的频率,时间不能间隔太长。福建教育出版社社科图书编辑部主任黄珊珊认为,一定要有足够的内容储备量之后才能开始内容推介,要在慢慢积累客户的同时,不间断地给客户提供内容。
目标受众要细分
即时化社交网络媒体使信息传播多点化、多中心化,信息传递进入“全民麦克风”时代。作为出版社,要运用微信这类社会化媒体进行成功的图书营销,不仅要真诚地对话,还要与合适的人对话。如果能找准目标受众,那么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果都将呈现几何级增长。
福建人民出版社总编室主任王金团认为,图书营销需要实行“全程营销”,从选题开始到封面设计、书名等的确定,通过在网络上的讨论不断吸引关注这本书的人,由于粉丝多为有共同兴趣的一个群体,如果这个群体内有一个人向其他成员进行图书推荐,通过这些人不断地扩散,就能找到较为精准的目标受众,把信息传递给这些有需要的受众,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出版社并不只出一类图书,面对的受众也不完全一样。黄珊珊认为,出版社应该多申请几个微信账号,针对不同的群体发布不同的内容。“如针对采购商,这些多为中小学、大学图书管理员或公共图书馆管理员,这部分人更多的是关注我们出版了哪些书,所以在微信上多发布图书讯息。而对于家长,我们可以告知他们相关的公益讲座和活动。对于有特殊偏好如历史人文类读者,就可以请一些名家聊聊当下社会的热点,与读者形成互动。”
做好服务是关键
微信为商户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广告发布平台,然而,如果一味地发布宣传信息,把微信当作广告机器的话,那么这将是一个失败的营销,关注者也可能会因此而取消关注。陈凯根说,我们更需要的是将其作为一种服务工具,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林玉平介绍,尽管目前出版社运用微信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推介的内容也还比较粗糙,没有进行深加工,不过日后会做更多附加服务工作。如推介《学画宝典》,可以为关注者介绍学画从哪里入手、介绍毛笔和纸张在不同画作中的作用等这些书里没有的东西,这样关注者才不至于买过你的书之后就不再关注。做好服务是增加人气很关键的一步,也是维护好持续关注的一个筹码。
作为出版社需要将书卖出去,书是一种商品,但书的营销跟其他商品的营销又有根本的不同。黄珊珊说,书的营销更多的是一种服务性的营销。如介绍养生作品的时候就可以发布信息说现在是什么节气,可以做哪方面的保养等。
(来源 :中国网-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