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带着公务第一次来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真正感悟到作为出版人所承载的文化交流重任,同时也深刻体验到民族文化走出去融入世界的重要性。 
  这次访澳是为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澳大利亚的合作公司揭牌,时间虽短,但其间接触的各阶层的知名人士比较多。在与我们接触的当地人中,不管是当地政府官员,还是我国驻外领馆的官员;不管是当地的新闻媒体,还是我国驻外新闻媒体;不管是我们文化出版的同行,还是其他诸如高等院校校长、银行家、企业家、华人商会的领袖,都与我们有着热烈友好的交流,大家更多的话题是文化、出版与图书。记得其中一位与我们有着多年联系的少儿插画作家,也是凤凰少儿出版社《东方娃娃》杂志的作者,是专程从外地赶到墨尔本与我们相见并发表热情洋溢讲话的。我们之间虽然遥远,大家都是初次见面,但是我们有着共同的话题——文化、出版与图书,融合的气氛缩短了我们的距离,冲淡了我们的陌生感。 
  作为出版人,我们当然不会放过能深入了解有关图书信息的一切机会,当我在悉尼大学图书馆参观后,才真正明白了出版人的荣耀和责任。悉尼大学的总图书馆是南半球规模数一数二的学术图书馆,藏书达510万册。我们参观的亚洲馆藏有大量包括中国、韩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出版的社会科学类著作。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图书有3套。 
  第一套是摆在书架上的一整排蓝灰色封面图书。这套图书是新中国成立前镇江、宿迁、江阴等江苏许多县市的地方志。这些中国江苏人熟悉,非江苏人不一定熟悉的地方志,竟然存放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图书馆中,可见中澳文化出版的交流源远流长。第二套是有着硕大“敦煌”两字的《敦煌》。急速近前翻阅中,我想会是凤凰美术出版社的版本吗?可惜不是,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香港版《敦煌》26卷,失望之余,我更多的是遗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曾经出版过非常精美和比较全且非常珍贵的《敦煌》全集,应该比现在看到的版本更精彩更丰富,可如今随着人员更替变化,《敦煌》全集的珍贵原稿图片已无踪影。 
  在感叹中来到另一排书架,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几个大字非常耀眼,我很好奇地翻开细看,版权页和内芯更让我惊讶,为什么是日本出版社出版的日文版,日本研究中国的执政党并把它传播到海外,已经做到如此地步,我并不知道也没有时间细看其中内容究竟如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大幅提升,人们急于了解中国,虽然目的各不相同。 
  从图书馆出来我就想:出版者能否做承载中国文化的传承者?能否策划组织出可以值得传承的图书选题?能否把中国精品图书推向世界?让中国的文化融入世界,让世界了解真正的当代中国,而非仅仅停留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就像在悉尼的书店能够看见我们现在出版的图书那样感到自豪。由此看来,让世界了解中国,就要让中国走进世界,其中文化交流是最好的途径,互相出版图书是最好的方法,出版人是文化交流最自然的使者。 
  如少儿插画家所说:我们的合作,能为儿童文学提供如此优秀的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信任和友谊构建了这些机会。儿童文学如此,其他亦然。如果我们出版人与世界同行,在不断的合作中都构建起这种信任和友谊,我想这也许就是国家倡导走出去的意义。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