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冠 门罗
【速写】2013年对门罗来说,是无比荣耀的一年。在短篇小说领域的执著耕耘,为她赢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桂冠。“没有什么比这让我更快乐。”门罗从未想过自己会获诺奖,理由很简单:因为自己是一个女人,而且门罗不认为自己在写作方面有天赋,所以她只能更加努力。
门罗总喜欢把自己说成“家庭主妇”,她曾利用孩子睡熟等空闲时间写作,这份工作比她预期的要难。“但我从未放弃,写作是我一直在做的事。”由于身患癌症,女儿代她出席了颁奖典礼。祝愿82岁的门罗早日恢复健康,并祝愿更多女性收获诺奖。
忙碌 莫言
【速写】不停地开会、演讲,2013年对莫言来说无比忙碌,以至于都没时间读书与写作,这让他颇感惭愧。莫言不想摆出一副诺奖的嘴脸,即便别人不厌恶,自己也会感到害臊。每次出席活动的他,都表现得格外谦逊,这更加剧了媒体、读者对他的好感。
今年4月,出席中澳文化论坛时,莫言盼着新的诺奖尽快出炉。“到那个时候,估计就没人理我了。”但门罗获奖后,读者丝毫没有忘记莫言,反倒更因为他愈加关注诺奖。现在莫言期望中国早日出现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正计划写一部话剧,争取2014年完成,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多产 村上春树
【速写】《无比芜杂的心绪》《眠》《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2013年,村上春树的新作密集性地与中国读者见面。
每年诺奖公布前,日本的多家媒体都与村上春树的中文译者之一林少华提前预约,一旦村上春树获奖,马上电话采访。可惜,今年呼声非常高的村上春树再次与诺奖失之交臂。许多文学评论家都断定,村上春树根本不可能获诺奖。喜欢他的中国读者却说:拿不到诺奖又怎样?即使落选,也无损光荣。
村上春树通常清晨五点起床,用几个小时写作,就是这种严苛地要求自己,使得他一直活跃在读者的视线里。
鬼才 黄永玉
【速写】《黄永玉全集》《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永玉六记》……90岁的老头儿黄永玉,今年给了读者太多的惊喜。
在外人眼里,黄永玉怎么那么幸运?在绘画、雕塑、木刻、写作各方面都天赋异禀,真是一代“鬼才”。但在他看来,就是“反正人活着不要对不起三顿饭”,所以不停地画画、写作,最后画出、写出名堂。
“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黄永玉这样感慨岁月的无情流逝。他的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现在刚刚写到12岁,写作成为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看来我100岁之前没时间玩了”。
前瞻 厉以宁
【速写】就在几天前,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泰斗”的厉以宁,刚刚摘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2008年时,他曾荣获特别荣誉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今年财经类图书也是不折不扣的阅读热点。“发展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体制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厉以宁在他的新作《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中,对中国未来改革和发展方向作出前瞻性的研究,并告诉读者:改革和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
敏锐 周有光
【速写】“转眼100多年就过去了”,周有光今年已经108岁。他幽默地说:“上帝太忙,把我忘记了。”上帝把他忘记了,但2013年读者却对他的作品津津乐道。
读他的《我的人生故事》,你会喜欢上求知、有爱、讲真话的周有光,也会感慨,一位100多岁的老人,居然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这位108岁的老人,每天花时间最多的事情就是读书。而他也一直以“终生自我教育,百岁自学”自勉。周有光有句话:“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长跑,不要太在乎一时的长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来时迎,去时送,万事顺应自然,万事莫要勉强,就是最好的了。”这就是一位百岁老人豁达的人生智慧吧。
青春 王蒙
【速写】“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读过《青春万岁》的人,对这段话应该记忆格外深刻。60年前,王蒙拿起笔开始创作《青春万岁》。60年后,他一口气推出《这边风景》《明年我将衰老》《王蒙:八十自述》多部新作,尽情展现创作激情与才华。
对于王蒙来说,2013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我永远纪念着过往的60年、65年、80年,我期待着仍然奋斗着未来。当然,如我的小说的题目,明年我将衰老,而在尚未衰老之际,我要说的是生活万岁,青春万岁,爱情万岁。”
折腾 易中天
【速写】这一年对易中天来说是笔耕不辍的一年,从5月推出《易中天中华史》第一卷起,不知不觉间,他已写到第六卷。以一己之力,用五到八年的时间,重新书写36卷本的中华史,有人直言易中天的精神出了问题,而易中天却自信十足地请质疑者放心:一定会写出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华史。
就在今年,易中天还增添一全新身份——担任央视一套《一起聊聊》的主持人。对于易中天的折腾不息、奋斗不止,易中天却这样说:年轻人,折腾,因为他来日方长;老年人,要折腾,因为他机会不多。所以,他不停地刷新自己。
文艺 柴静
【速写】她的一本《看见》,从年初畅销到年尾。《看见》刚出版时,路过大街小巷的报刊亭,总会看到许多杂志的封面都是柴静,她围着围巾,很文艺很知性地微笑。关于她的采访风格,引起“劈柴”“护柴”两方“争斗”,而身为当事人的柴静,却一言不发,安静地等待风波烟消云散。
2013年,许多明星出书,但柴静的《看见》应该属高水准的一部。在《看见》中,柴静感谢了对她的记者生涯影响很大的一个人:陈虻,同时始终记着陈虻的那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这句话,与所有人共勉。
年度声音 精彩值得回味
我希望读者狂热阅读的目标将不仅是我本人的作品,而是所有优秀的短篇小说。人们出版第一部作品前都会很担心被漠视,还好我的第一部作品出来就红了起来。
——门罗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采访时希望优秀短篇小说受到读者重视
永远这个词,在新世纪的多种喧哗中时而嘹亮时而沉默,时而衰弱时而结实,但什么都不能阻挡一个写作者相信爱、相信理想、相信生活,只要有文字存在,文学就永远不会消亡。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现场发言
此事让我很受伤害,极为震惊。我不明白,完全是朋友之间的私人书信,本是最为私密的个人交往,怎么可以公开拍卖?个人隐私、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多年的感情,都可以成为商品去交易吗?年逾百岁的我,思想上完全无法接受。
——文化大家杨绛发表公开声明反对家书被拍卖
库切和莫言在上面谈诺贝尔文学奖,就好像两个找到新娘的人对着光棍在谈洞房花烛夜的得与失,你让坐在下面的光棍弟兄情何以堪。
——出席中澳文化论坛时,刘震云就诺奖话题幽默地调侃
在书房里写出一部作品,当然希望这个作品出来后,不要一发表就死掉,希望能存活1年、5年、20年、50年,如果幸运的话,100年还活着。持这样的想法,不仅仅是作家的虚荣,更是作家的道德。
——毕飞宇就新作《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红楼梦》也描写了那样一种极端的物质生活,“白玉为堂金作马”。《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是。《小时代》也一样。
——郭敬明借经典名著《红楼梦》与《了不起的盖茨比》回应电影《小时代》遭遇的拜金质疑
我羡慕莫言的写作方式,他是长时间构思一部小说,构思成熟了就背着包回老家高密一气呵成写出来,十多年前我对他说,你是短痛,我是长痛,长痛不如短痛。这次《第七天》出版后,有人质疑我只用七个月就写完了,其实我希望七个星期就写完,问题是我没有这个能力。我希望自己能够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40多天就写出一部杰作,而且还那么厚,可是我做不到。
——余华在《第七天》出版后说道
文学编辑特别是长篇小说的编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同时也非常辛苦的工作,他们披沙拣金地辛苦劳作,默默无闻地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些文学编辑们慧眼识珠、催生精品,留下了很多文坛佳话。文学编辑不仅是扶我上马的人,甚至是“扶上马、送一路”的人。
——作家陈忠实提供奖金设立“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在首届颁奖典礼上说道
文学走出去一定不要急,它是别的语言的再创造,一个好的作家应该有自信,为本民族和脚下的土地去写作。
——山东作协主席张炜在今年图博会上谈文学走出去
感谢这个时代。这是一个经过波折、坎坷终于回到文学正道的时代,一个解除束缚而终于可以将想象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时代。无论是强调“儿童”还是强调“文学”,都标志着我们对儿童文学的本性在进行自由而深入的探讨和理解。
——曹文轩在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