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社《品牌洗脑》,江苏文艺出版社《洗脑术:怎样逻辑地说服他人》、《看人看到骨子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攻心》,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让大脑自由》、《乱乱脑》、浙江人民出版社《让孩子的大脑自由》、《如何创造思维》等作品均是其中代表。
“洗脑书”是“心理学的跨界”
其实早在2011年12月出版的一本《洗脑术:思想控制的荒唐史》(中国青年出版社)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当时,该书在新浪好书榜、网易书香榜接连几月都榜上有名,2012年年底入选“深圳读书月”好书前25名,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节目两集介绍该书。
该书的策划者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谢肇文认为,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上以“洗脑”为主题、或是书名中挂有“洗脑”字样的图书,在题材、类型上基本分为两类。第 一类延续《洗脑术》的主题,偏重探究政治当局对大众精神世界的控制(虽然洗脑术中也有商业洗脑的案例),例如《弯曲的脊梁》(上海三联书店)、国外的有利 夫顿的《思想改造和集权主义心理学》,国内目前还没有对应的译本。第二类则是主攻商业洗脑。但相反的是,此类书多把“洗脑术”当作一种实用的商业营销、公 关技巧来传授。在眼球经济、渠道为王的今天,这也确实是契合企业管理者需求的,所以符合第二条类型的图书销量更好些。
谢肇文也坦言,在该书出版的2011年末,市场当时并无同类书,“洗脑”这两个字用在书名也很罕见。但就该书来说,不过是直译原作的标题BRAINWASH而已。“无意中抢了个先,有点儿捅破窗户纸的感觉,一下子引起了关注。”
在这之后,思考方法、思维模式的书在图书市场上一直都有不错的销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迫切呼唤对人们的选择决定进行心理学、行为学、脑神经学的分析。 近几年这类书品种越来越多、可读性和趣味性越来越强,销量也越来越好。策划了《品牌洗脑》一书的中信出版社资深策划人陶鹏将这一类书受到大众关注的现象, 视为心理学图书的通俗化和跨界,就像当年经济学图书的通俗化和跨界一样。目前《品牌洗脑》的销量已经超过5万册,很多读者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把该书视为 了解客户心理和购买行为的指南。
据透露, 接下来他还将策划一本讲述选择和决定是如何在理性和感性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如何决定(HowWeDecide)》。此外,中信社类似题材的图书还有《清 醒思考的艺术》和《明智行动的艺术》,前者销售已经接近10万册,这两本书也曾经得到包括《罗辑思维》在内的不少媒体和读书活动的推荐。
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从2013年起策划的《洗脑术:怎样逻辑地说服他人》、《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等相关主题图书,至今都有了三四十 万册的销量,其中《洗脑术:怎样逻辑地说服他人》在当当网评论已达7.3万条。在整体图书市场的背景下,这样的图书销量已颇为亮眼。
该公司编辑张磊告诉记者,此类图书市场空间很大,现代都市人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之外,如果想提升自己的话,最需要阅读的图书正是这类。只要找到读者的痛点 和需求点,以用户至上的思维来操作,加强图书本身的品质和包装,这类图书还应有更好的前景。而在这个时代,中国人工作之努力、压力之大都是远远超越其他国 家和地区的,所以此类图书势必引起很多国外出版商的注意,版权输出也是其重要的收益来源。
此外,凤凰联动还策划了不少这一主题的图书,包括《自制力》、《看人看到骨子里》等等一系列作品均叫好又叫座。据介绍,目前这类图书已作为该公司的一条 产品线,经过《洗脑术》和《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等图书的畅销,该公司也摸索出了一套很成熟的运作方案。除了推出常规的畅销书续集外,接下来凤凰 联动还会陆续出版《信仰》、《修心课》等作品。
什么样的“洗脑书”更畅销?
脑科学是人类认识自己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从科普的角度来说,它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近期也策划推出了一批通俗易懂的大 脑、思维类图书。例如《让大脑自由》、《乱乱脑》、《让孩子的大脑自由》、《如何创造思维》等图书在口碑和销量上都有较好的表现,前思科中华区总裁林正刚 等人都在很多场合推荐了这些书。
以《如何创造思维》为例,据湛庐公司首席顾问简学介绍,该书是湛庐文化刚出版不久的一本思维类图书,作者是谷歌工程总监和奇点大学校长库兹韦。库兹韦尔不仅研究人类思维,他更关心思维的未来。该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作者认为,要想弄清楚思维是怎么回事儿,就要弄明白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他告诉我们,大脑中的300亿个神经元不是一个一个独立工作的,而是先按层级建立3亿个左右模式识别器,这些模式识别器才是人脑思维的基础。
陶鹏告诉记者,在“洗脑书”这一主题下,如果把心理学的跨界和应用图书视作一个市场的话,市场上较好的书有《正能量》、《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志 力》等等。这类书有4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作者是专业的心理学者,比如《正能量》这个书名看起来很大众,实际上作者是英国一名心理学家。二是心理学跨界图 书,像《品种洗脑》就从方法论的角度入手,将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用于市场营销。三是阅读界面极其友好,像《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既有心理学的 发现、定理、实验,又有名人的轶事,还有诗人、作家的精辟妙句。四是有一个实用的尖叫点,比如情绪控制、正确思维、品牌营销、增加意志力都是有广大潜在受 众的卖点。
陶鹏认为,符合上述4个条件的图书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有较好的市场表现。当年经济学书的通俗和普及用了将近10年时间,而心理学书的这一类似过程才刚刚开始,市场潜力巨大。
湛庐文化副总编辑季阳总结,这类书如果想取得更高的销量,首先作者要是大牌,不但具有强悍的学术背景,而且善于写作,作品逻辑清楚,内容风趣通俗。比如 《谁说了算?》一书作者是认知神经科学创始人,《我即我脑》作者是荷兰脑库创始人,也是脑科学领域教父级人物,《让大脑自由》作者是西雅图太平洋大学脑应 用研究中心主任,他引爆了原本冷僻的脑科学在美国的流行。
其次,这类畅销书具有时代气息,易懂、有用。不论是科普性质的《我即我脑》,还是富有商业气息的《如何创造思维》,每一本书里或包含了最新的脑科学研 究,或与当下社会密切联系,通过了解思维以及脑科学的知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改造世界。这类图书相比一些以脑为名其实是励志的图书,在市场上更有持久续航 力。
也有财经图书的策划人和出版人指出, 我们首先要明确目标在哪里,到底要做哪些类别,在这一细分领域内,针对心理学图书市场如何做,针对实用的商业营销图书市场怎么做。如果大家互拼低折扣,这 无疑是自杀行为;质量不好的图书能够抢占市场如机场、超市等最好的位置,这也是商家追求利润的一个方面;还有好多出版物,取一个很好听的书名,找很多人来 推荐,做一个很好看的封面,但里面错误百出。如此,读者就会渐渐觉得整个图书市场是非理性的,也正是这种整体市场的不理性在毁灭着这一新鲜的热门图书市 场。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