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说说书目推荐
童书推荐:投入着、开心着、纠结着
■孙建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儿童文学理论家、作家)
时常受邀参加童书推荐工作,各种情形都遇到过。有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邀的,有中小学校、幼儿园邀的,有家庭、朋友邀的,有评奖部门邀 的,有民间阅读机构邀的,有国内邀的,有国外邀的。笼统来说都叫“童书推荐”,但细究起来差别不小。由于邀请方的需求不同,推荐工作的重点自然也会有所侧重。
媒体多强调当下关注的、吸引眼球的,中小学校多需要类别全面的,评奖部门通常都有被推作品时间上的限定。一些民间阅读机构常常会追随时尚风潮指定某些新兴类别的推荐,比如,指定绘本的推荐。有些邀请方开宗明义:新作推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曾有一家刊物邀我为少年读者开列十部有意义又有趣的童书书单,对方希望我在推荐每部作品时附一个推荐语。这很正常,推荐作品,必然有推荐的理由。但对方 在后面还特别加了这么一句话:“希望这个推荐语,不是人云亦云的套话,必须是有个性的推荐语。”这个“必须”的确有些特别。不过,这也恰恰是我所期待和看 中的。好作品自有好作品的基调和底色,没有这个,成为不了好作品。但好作品的读者是千差万别的,好作品的魅力恰恰在于读者感受相同与不同之间的差异性。能在共性中显示个性,本身就是一种导引。
有一年,意大利文化部门官方邀我参加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派给我的一项任务是推荐当代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十多年前我撰写过《意大利儿童文学概述》一书,向中国读者较为系统地介绍过意大利的儿童文学,意方认为,由我藉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来介绍中国的儿童文学,开一份当代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书单,不失为一种双向交流。这样的书单当然是有“当代”这个时间和“儿童文学”这个内容限定的。
前不久,韩国一家出版社邀我推荐一份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书单。因对方是出版社,我特意问:这个书单是偏重市场还是偏重艺术水平?对方回曰:以艺术水平为唯 一标准,所列作品须体现中国儿童文学最高创作水平。而且,对方还提出了一个附加要求,希望我同时提供三份作品书单,一份为30部作品,一份为50部作品, 一份为100部作品。他们希望藉此考量出版的规模和先后顺序。近获悉,该出版社已经开始陆续推出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前期工作的一位参与者,得知这个消息自然也很欣慰。
我不清楚别人如何开列书单,就我来说,我开列书单一直遵循着这样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所开列的书单作品必须是我自己看过的。自己没有看过,别人再说好,我也不会推荐。自己看过是前提,看过后如果认为不佳,即使别人再说好,我同样也不会推荐。
无论推荐什么书单,推荐者的心中自然都会有一个标杆参照。这个标杆参照就是经典参照。说到经典,必然会涉及到一个话题:经典何为?老实说,这是见仁见智 的问题,未必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我想,凡称得上经典作品的,它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一些要素吧。比如,典范性、普适性、独创性、人类情感的共通性,还有就是与成人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必须是适合儿童阅读的,我且称之为儿童性吧。
无须说,开列书单时也会遇到不少问题,遇到问题最多的往往是,对方的需求不明确。是中国的外国的还是中外的?是古代的现代的还是当代的?是文学的还是非 文学的?对童书来说,还有一个很要紧的问题:书是开列给哪个年龄段孩子看的?如果是开列给幼儿园孩子的书目,你让他们看安徒生《海的女儿》显然就不合适。 反之,如果是开列给高中生的书目,开列任溶溶《没头脑和不高兴》又会失之精准。
当然,也免不了会遇到一些无奈和纠结。这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熟人、朋友请托。如果请托的作品本身很不错,这好办,让作品自身说话即是。如果请托的作 品不佳,就头大了。尽管最终你会作划去处理,但这个划去多多少少也是要下点决心的。另一种情形,由于名额限定,好作品和好作品之间必须做出二选一。遇到这 种情况,往往会很无奈很纠结。因为,你选哪个作品都是“正确”的;反过来,你不选哪个作品又都是“不正确”的。一旦真出现这样的情形,就只能以“无选择”来作“选择”了。
推荐童书,是件神圣和荣耀的事。在我自己,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全心投入的。毕竟,这是在为幼小者服务。因为兢兢业业和全心投入,自然也会有所期待,期待小读者们能从中体味到经典的魅力、世界的奇妙和成长的美丽。
如是,足矣。
荐书轶事
■缪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图书中心副总监)
由于大家知道我是从事儿童图书出版工作的,理所当然对孩子读的书比较了解,于是纷纷命题,让我给他们的宝贝们推荐些书来读。推辞了多次,但盛情难却。
记得有位老兄辗转找到我的联系方式并打电话给我,先提了至少五位我很熟悉以及不太熟悉的人,然后又说了很多寻我千百度的艰难,并为非常唐突地联系我致 歉。这位老兄的执着,真让我有点儿受宠若惊。于是我把语气调整得尽可能的亲切,和风细雨地向他表述以下意思:中国有13亿人,找不到一个人太正常不过。另 外我只是个编辑,既不是名人也不是大腕儿,所以在茫茫人海里能找到我也确实真的不易。最后我言归正传,询问他找我有何贵干。这位老兄婉转地提出希望请我为 他的女儿开一张阅读的书单。
通过沟通,我得知他的女儿芳龄12岁,目前阖家居住在东部的一座二线城市中。这位老兄有个小型的企业,夫人是个公务员。就此我判断其家境应属于有房有车、吃穿不愁的小康以上水准。
一提起他的女儿,就可以感受到这位老兄来自内心的那股子骄傲。“缪老师,不是我夸我闺女,我这闺女确实很棒。学习没得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成绩在班里一直保持在前三名之内,特别是她写的作文还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呢。”
听到这话,我心里咯噔一下子。我琢磨着,当下学校里不少老师所推崇的范文,除了满足应试之外,实在是没有太多可取的地方。为了不打击这位老兄的情绪,我转移了话题。
“您的孩子平时读些课外书吗?”“读的!还读的不少呢。”
“既然她已经读了不少的课外书,那为什么还需要我为她推荐书呢?”
“最近我老婆帮女儿整理房间发现,我闺女读的书几乎都是同一个作家写的。后来一问才知道,这位作家经常来学校做讲座、搞签售,每来一次,我女儿都会买些她的新书来读。家里已经有一二十本这位作家的书了。而且听我闺女讲,这不是个别现象,学校里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
我好奇地询问了作家的名字。
“您提到的这位作家我还算了解一点儿,她的作品挺好,可读性也不赖。目前不仅是您的孩子在读,全国很多地方的小学生也都在看她的作品。”
“可我和我老婆总觉得孩子只读一个作家写的书还是单一了点,凑巧那天在网上看到一篇介绍您的文章,了解到您是儿童读物出版界的行家,我们也挺认可您的观点,所以希望您费心给孩子推荐点儿适合她看的书。”
人总是有些弱点,自己的弱点就是怕人家给戴个高帽。别人一捧你,就有点找不着北。至于怎么糊里糊涂应下了这档子事,至今我也没弄明白。既然答应了,就不能糊弄。于是我拿出两天晚上的时间来整理这份书单。我的推荐思路是:必读、好读。当下的童书这么多,而孩子的时间又有限,以读书的名义剥夺他们玩耍游戏的快乐,实属不够人道。
这是我给一位12岁 女孩列出的阅读餐单,内容大致如下。主食:经典文学作品20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20册、现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品30册、人文类作品10册、科普类作品10册。副食包括:轻阅读类优秀文学作品15册(《哈利·波特》、《魔戒》、《精灵守护者》等;漫画类作品10册(《加菲猫》、《布尔和比利》、《蓝精 灵》等都会释放孩子天性。饭后甜点1册(《窗边的小豆豆》(可以放心享受的安全食品)。我数了一下阅读餐单上的图书册数,刚好116种。当下比有些大人还 忙的孩子们,要读完这116种书籍,也是需要点儿勇气和韧劲的。
我把这份书单传给了委托我的那位老兄,一个月以后,我收到了他女儿写给我的信,信虽不长,但意思表达的很清晰,可以看得出孩子的文笔不错。信的主题思想 就是对我的感谢和对我所推荐书籍的喜爱。信的最后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大致意思是我推荐的所有书中,她最喜欢的是《长袜子皮皮》,她也很想独居在一栋大房 子里,只要小狗“米粒儿”陪伴。每天不用早起上学,也不用去做劳神的功课。口袋里当然还要有花不完的钱,可以放肆地款待小伙伴们。当然最好能有皮皮一样大 的力气,让想欺负她的人躲得远远的。这样的日子不用长,只要一个白天就足够,因为到了晚上,还是有些怕怕的。
我看完信,不禁自言自语:“唉!孩子,就是孩子啊!”
按分类主题去推荐书
■敖德(耕林童书馆总编辑)
我作为出版人,同时也是一位阅读推广者,还是一位给孩子读书的爸爸,推荐图书这件事,从未停止过,无论是机构找我推荐,还是网络社交媒体上的自我推荐, 还有到全国各地的讲座,所有的推荐,都会基于一个原则:那就是我推荐的书,必须是我读过的。我认为,阅读是一件特别私人化的事情,所以我推荐的书,基本是 按照分类主题去推荐,这样,读者对哪个题材感兴趣,就可根据我列的主题,去找自己最想买的书。
例如:生命教育主题、哲学主题、情绪管理主题、死亡主题、科学主题、入园困难主题等等。
另外,我认为一个人的阅读,应该和自然界中的森林生态一样,是多样性的,既要有人文的,也要有科学的,有哲学的,有历史的,有艺术的,甚至宗教,而不是 只读一两个门类,那样会导致我们阅读偏食,营养不良。推荐这样的书单其实很难,这对推荐者要求很高,一是要书全部读过,二是要对各个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和 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要对所推荐的对象非常熟悉。现在,各种推荐书单如雨后出笋般地冒出,各个机构的,媒体的,妈妈的,老师的,甚至名人的,每种书单都 有各自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缺点和不足,因为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导致推荐书单鱼龙混杂,甚至有雷同重复,更多的是不全面和不科学。所以,不要依赖 和完全相信各种推荐书单,首要的是自己读,读多了,自然会有经验,也会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偏好,阅读是件特别私人化的事,所以别人喜欢的,认为是好书、必读书,但不一定是你喜欢的,或者是你需要的。把别人推荐的书单,当做一个参考就好。那些所谓的推荐者,千万别打着为孩子好的借口,推荐一些并不是好书的书单 了。
作家阅读推广人说说书目推荐
把选书的权力交给孩子
■伍美珍(儿童文学作家、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我这几年为很多喜欢写作的孩子出版了他们的作品,对这些孩子了解比较多和深一些,这些有着写作特长的孩子,最大的爱好当然是阅读。据我了解,他们良好的 阅读习惯并非来自父母去给自己选书,而是来自他们发自内心的自主阅读。我注意到,对于孩子来说,来自成人的“推荐读物”,和“亲自去发现的读物”,分量是不同的,一个来自外界,一个来自内心,来自自己内心的阅读动机会强烈得多。
所以,我觉得聪明的家长不会亲力亲为去为孩子挑选每一本书,因为即便是自己生的孩子,他也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个体。作为家长来说,鼓励孩子自己到书店到图书馆去选书,比亲手代劳替孩子选择读物要明智得多。我觉得中国的家长已经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自己应该去做的,家长都要包办,其实阅读也有这种情况。
我周围也有很多女性作家和记者编辑朋友,她们身为母亲,却因工作繁忙而根本无暇去做到为孩子挑选书(也或许是觉得没这个必要),但她们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是阅读高手,这些孩子从小就看到母亲孜 孜阅读的背影,以及母亲书房里那些丰富的书籍。这样的孩子,不爱上阅读都难,而且母亲不会动辄就训斥他这本书不许读那本书不许看,或者逼迫他去读一本所谓 的好书。这些孩子往往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能给母亲推荐自己中意的私人藏书,我觉得具有这种阅读能力的孩子,才真是了不起!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阅读品 位及独立的思考。
所以,说了这么多,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请不要给孩子们开那么多的必读或是推荐书单。虽然我的书也常被列入各类推荐书单中,但我真的很想告诉孩子们——不要在意那些书单,去找 你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吧。而我也想告诉家长,你无从下手为孩子买什么样的书不奇怪。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做一个阅读的好榜样,至于选书,一个对阅读有着好感 和兴趣的孩子,他会为自己挑选出适合自己的读物,并且还会引领家长去认识孩子世界中的好书。
被书单洗脑是可怕的事
■保冬妮(童书作家)
每到六一,总是有不少推荐书的媒体叫我来给孩子推荐书目,对这件事,我有自己的准则和标准。书海浩荡,选择什么样的书,实在是非常难。即便对孩子来说,有阅读经验和无阅读经验的孩子,阅读的标准也不一样;内向的孩子与外向的孩子,阅读的倾向也不一样。对婴幼儿来说,年龄和生理心理发展更是区分他们读得懂 什么或读不懂什么的分界线。很多机构和团体公布的童书排行榜或书单,仅仅是大众化的、对阅读刚刚入门的家庭或儿童提供的标准。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一个懂得阅读、有自主阅读倾向的家长和孩子,完全是可以逾越这样的标准,去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的。
人情书单,我还没有碰到过。即便是媒体叫我推荐,我也只推荐我觉得适合孩子的书,特别是符合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迫切需要的书,哪怕是我自己写的,我也会推荐,因为我知道那确实对孩子有帮助,这种推荐心里坦荡,因为必须对家长对孩子对社会负责。
曾经,我和熊亮被挑选为新阅读研究所儿童阅读推荐书目的专家评委,会上我们首先了解了为孩子选书的专家必须是与书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我们两人都主动自觉 地声明退出了。因为我们俩都是原创图画书的创作者,我们是利害关系人。为了维护新阅读研究所的公正和理性我们必须选择退出。当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阅读推 荐已经与经济利益无法脱离关系,每一本被推荐的书都有可能成为销售强劲的畅销书,在经济杠杆的驱动下,推荐书目的可信性、科学性和权威性肯定会受到更多的质疑和考验。
拿什么书送给我们的孩子?是 一个良心问题。我亲眼见过错误推荐的害处,当有专家向妈妈群里的家长指出某某绘本完全错误地误导大家家教观念的时候,有一个意见领袖妈妈站出来说了一句令 我非常惊讶的话:“某某某推荐给我们这本书,我们已经被洗脑了,您再说这本书不好,有错误,我们先入为主地已经接纳了前面的观点,我们不会认同您的意见了。”我们可以想象,不负责任的推荐,会害了家长和孩子。所以,推荐阅读要有良心,不是为了其他,而是真正地科学地为孩子负责、为家长尽责。
书单最难权衡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边存金(作家、儿童教育阅读推广专家)
我参加过的书目推荐活动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讲座报告向教师推广图书,如近几年,我每年都会参加“上海新经典教师培训活动”,在活动中推荐图书。二是通过作家进校园的方式。三是通过参加私人图书室亲子读书分享活动。
自拟书单和对已有书单的甄选两种情况都曾碰到过。我在我个人教育教学实践中所用的书目全是我自己选定的。在实验阶段,这样的书目不对外公开。确切地说,负责任的书单子不是从手上列出来的,应当是从实践中列出来的。我经常遇到这样的读者,他们会说:“给我推荐一本书吧。”面对这样的读者,我常常提醒他们: “你需要什么样的书?书是学以致用的,你现在需要用到什么样的知识和经验?如果你不知道你需要什么,书目从何谈起?”当然,读闲书是另外一回事。
面对已经列好的书单子,我常常有不安的感觉。一个人列出的单子,一定不会适合所有的人。即使是有针对性的依年龄段而列出的童书单子,也不会适合所有的小读者。
对于具体书单子要坚持怎样的标准,我觉得应当多方面考虑。要考虑家长、老师、孩子们的反映。也不能完全单一的以学生是不是喜欢为唯一标准。因为,学生的 阅读需要引导。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也会把无聊的书当有趣的书来读。“人情”单子来了,要认真对待,看里面到底有没有好书。
书单子中最难权衡的就是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和实际发展需求。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更加面向个体和个性化,这也就要求图书既要多样化,又要有个性。现在没有个 性和引领力的图书还是占着市场的很大比例。在我看来,经典童书是必须是“给孩子的”经典,也就是说体现了成人对这个世界的正确的理解。同时,经典童书也必 须是“为孩子喜欢并接受的”经典。
书目推荐方法论
方法论一:“优化”推荐法
■叶显林(天天出版社总编辑)
“中国儿童阅读优化书目”的诞生无疑是基于“中国儿童阅读优化基地”(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主导)的影响力。“基地”2010年5月启动,共举办400场左右的“阅读优化”活动,授予160所学校、图书馆及文化馆为“中国儿童阅读优化基地”成员单位。“中国儿童阅读优化书目”本着“优化”的宗旨予 以遴选。所荐书目为儿童文学,暂不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类图书,且读者对象不含高中生。
推荐原则包括:第一,品质优化。文学品位:入选图书均获得多项重要大奖,在业界及读者中得到肯定与好评,具有良好的文学品位。人文情怀:这些作品风格各 异,或感情纯真细腻,或意境唯美浪漫,或情节幽默风趣,但它们都充满了真、善、美、爱,饱含深挚、温暖、积极、悲悯的人文情怀,能够触动孩子的情感,抚慰 孩子的心灵,激励孩子的精神。阅读乐趣:只有好读,才能悦读,进而爱读。入选图书不仅具有良好的文学品质、美好的人文情怀,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能够使孩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第二,版本优化。精当的文字:具有多个版本的同一作品,优先选择编辑加工或修订增补更细致、更完善的版本。精良的作者:外国经典文学 类图书,优先选择译者更有名望或译文更有口碑的译本。精美的装帧:具有多个版本的同一作品,文本品质不分伯仲、各具优劣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装帧品质更高、 印装质量更好的版本。第三,体系优化。丰富的体裁:除童话、小说这两种最普及的文学形式之外,还加入了诗歌、散文等儿童文学中较为少见体裁的作品。多元的 风格:关注现实和放飞想象并重,现实题材作品和魔幻、奇幻、科幻作品的比重力求均衡。宽阔的视野:兼顾中国与外国、经典与现代,特别是外国文学部分,除了推荐国内读者熟知的作品,还特别选入了一些目前大众认知度虽不很高,但文学品质一流且写作角度及语言风格独特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方法论二:按需推荐与家庭教育价值观融合
■三川玲(儿童教育作家,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特聘专家、《华尔街日报》儿童教育专栏作家)
开设了“童书出版妈妈”微信公众号之后,我听得最多的问题是:我的孩子几岁了,该看什么书?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年龄单位,有可能连岁都没有,会是4个月、8个月,这样的数字。
我开始以为这样的问题是个笑话,4个月大的婴儿能够把奶吃好已经不错了,还考虑怎么读书?后来发现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多到这绝不是一个笑话,而是童书 出版可能缺乏重视的一个问题。我因此专门跑了20几趟童书店,并查阅相关的理论资料,列出了《世界上最让人心头柔软的书单——婴儿书单》。这份书单在微信 平台有1万多次转发、100多万的阅读量,宝宝树、妈妈网、摇篮网等母婴类大媒体的账号也纷纷要求转载,有几份母婴大刊获得授权后也全文登载,估算这个书单的阅读量有千万左右。
这个书单里面,我从婴儿发展规律和教育学的角度,提出了婴儿阅读的四个方向:玩具书、生活书、文学书(童谣诗歌)、绘本,并在这四个方向列举了市面上主流的好作品。书单得到了妈妈们的热烈追捧,她们几次把书单上的图书买断货。
“童书出版妈妈”荐书的另外的一个特点是按主题和需求推荐。这种推荐形式源于我的女儿小丸子。她的宠物兔去世了,她非常伤心,每天问我兔子去天堂了吗? 在天堂做些什么?后来我们讨论起了生命的价值、幸福是什么这些哲学问题。因此我专门给她购买和借阅了一些儿童哲学书,记得当时5岁的她举着一本法国的《幸 福是什么》,整整3个小时没有挪动,可以说是如饥似渴地关心着哲学问题。这使我非常触动,把我这次了解到的儿童哲学图书列了出来,写了一篇推荐文章《给孩 子看点哲学书》。虽然我对这篇文章受欢迎早有心理准备,但受到的欢迎还是另我大为惊讶。《华尔街日报》因此邀请我撰写儿童教育专栏文章,一家中产阶层及以 上人群关注的媒体看中我的原因是,编辑顾蔚在自己的朋友圈发现,一位投资金融界的高管转了这篇文章,一位大房地产商的老总转了这篇文章,一位极具投资价值 的艺术家也转了这篇文章——“你文章的读者跟我们的读者高度重合”,她说。
从那时候起,我明白,从儿童的真正所需,从家庭生活的真正所需,而不是从出版者、创作者、文学作品赏析的角度去推荐作品,是我的书单深受欢迎的原因。虽然我们谈论的图书都是一样的,但立场不同,站姿不同,收到的效果有天壤之别。
童书的推荐和评论无法离开儿童教育这个框架。懂得了儿童教育的理论脉络,能够分析出现今主流家庭的教育观价值观(其实就是这些家庭期待孩子拥有一个什么 样的人生,会决定他们的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图书),一本童书到手里之后,自然能够懂得其在儿童教育之中的价值。
方法论三:按年龄推荐
■徐凤梅(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孩子的阅读引导从家庭开始,在幼儿期,孩子的早期阅读以亲子阅读为主要形式。这个阶段为孩子选择图书应根据孩子 的认知特点来决定,选择孩子容易理解的篇目长短合适的读物,也可以是让孩子动手操作的读物,以图为主、文字为辅或者图文并茂的读物。
到了小学阶段,孩子的阅读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根据三个阶段孩子的认知特点选择和推荐适合的读物。小学低年级阶 段的孩子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教材,更要指向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知识读物、益智读物等,可以加注拼音,读物要有趣味性、可读性,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 力,孩子从中能够获得乐趣,培养阅读的兴趣。中高年级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增强,阅读水平也随之提升,这个年龄段推荐的读物应加强读物的经典 性、文学性、艺术性,避免仅得一乐的浅阅读,给孩子提供的读物应该让孩子在阅读中进行思考,获得启示。
近几年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暑期联合新华书店和一些地市教育局开展暑期阅读推荐活动,向孩子们推荐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读物。推荐的图书包括:“我的第一套经典名著书”、“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金麦田国际少儿获奖丛书”等等。特别是今年新近推出的几套读物更是受到特别关注,“茅盾文学奖”得 主、山东作协主席张炜的《少年与海》、徐鲁的《罗布泊的孩子》、刘海栖的《爸爸树》以及历经专家团队三年打造的“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等,都是2014 年安少社童书书目中的经典。
■童海青(少 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室副编审):我拟书单是按照年龄段来划分的。比如:幼儿园中大班孩子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我就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读物,文字浅显易懂、图 画生动鲜明、版式活泼可爱。其中有些拼音版读物。如郑春华老师的作品,“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拼音版)”系列中的《打不开的门》,还有“奇妙学校”系列中的《玻璃丝小马》等等,还有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拼音版)”中的《保姆蟒》、《太阳鸟》、《警察象》等等。除原创作品之外,还有一些引进版的优秀读物, 比如《黑森林的秘密》讲的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在黑森林中的探险故事,很适合小学生阅读。而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与初中生,我会推荐有一定深度的主题思想的作 品,文字量比较大,图画相对少些。如“双桅船名家经典读本”中一些世界名著经典(如《勇敢的船长》、《小王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等),还有“当代获 奖书系金玫瑰国际大奖童书精粹”中的一些国际获奖图书(如《远离芝加哥的地方》、《琴心何处归》等等)。高年级孩子有时也喜欢阅读生动惊险的探险小说,我推荐“极限探险”系列,如《火山惊魂》、《杀人鲸》等等。
方法论四:从实践和研究中开书单
■谭旭东(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1~6岁儿童选书阅读全方略》这本书就是在我的家庭亲子阅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上到一些幼 儿园了解情况,并研究市场上的童书之后写成的。这本书也算是国内第一本研究亲子阅读,也讲述童书知识和给家长和孩子开列书目的家教类图书。让我感动的是, 这本书得到了很多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欢迎。今年,我又出版了《让书香润泽童心:6-12岁孩子爱上阅读全攻略》这本书算是《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的姊妹篇,也是我对小学生阅读的一个关注。我到小学里指导语文教育和阅读文化建设,也给家长做如何营造家庭阅读环境的讲座,发现家长和老师很需要有一本书来专门指导小学阅读,于是,我就把我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又作了总结,写下了这本书。在书里,我不但介绍了儿童文学的文体知识,还推荐了各类优质童书,也讲述自己童 年的读书故事和回答一些阅读问题,还开列了各类书单,包括给家长和老师读的书。因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刚一出版,就卖掉了几千册。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自己的感觉,给孩子们开书单,不是随意的,也不要过于商业化,它是一件很讲科学,也必须慎重的事。童年的阅读奠定一生。幼儿时、童 年时的阅读,是最初的语文。如果我们开书单不是根据孩子们的需要,不是从审美的、教育的角度出发,那就可能误导孩子。无论社会上童书排行榜多热闹,无论各 类书单多么具有煽动性,我想,我都要坚持从专家的角度,从一位父亲、老师和作家的角度,认真地筛选好书,并把它们推荐给孩子们。
方法论五:找到好书的参考坐标
■周其星(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阅读教师):这些年来,我频繁接触各种童书、各类少儿出版社、很多阅读推广专家以及阅读推广组织、以及形形色色的家长和孩子,逐渐积累了大量的阅读及推广经验。
为了帮助初入门的家长顺利地找到高品质的书,我特意提出一个“关于好书的参考坐标”。第一,可以寻找几个值得信赖的童书奖项,例如,国外的有:凯迪克 奖、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林格伦奖;国内的有:丰子恺原创图画书奖、信谊图画书奖等。第二,要重点关注家长们普遍推崇的书,例如这几个绘本作家的书很 得孩子们喜欢:宫西达也、安东尼·布朗、李欧·李奥尼、五味太郎、大卫·香农、长新太……桥梁书有《青蛙和蟾蜍》一套四本、“贝贝熊”系列、“我爱阅读” 系列、“超级冒险王”系列……这些文字书作者很靠谱:林格伦、米切尔·恩德、贾尼·罗大里、托芙·杨松、安房直子、凯斯特纳等。
第三,适合自己孩子当下需求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可以按主题分类找到好书,例如:节日主题、男孩女孩主题、爸爸妈妈主题、我爱阅读主题、隔代教育主题、生命主题、哲学启蒙主题、战争主题等。
第四,现在的信息如此发达,作为一名有心的家长,完全可以去寻找信得过的童书榜单作为参考。我参与发起的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每年11月份深 圳读书月之际,都要发布一个很草根的榜单。从当年出版的几千册童书里遴选一百本好书出来,然后再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投票,最后票选出大人眼中的十本好 书(妈妈榜)和孩子眼中的十本好书(宝宝榜)。如今,这份充满民间气息的书单,成为我的教室乃至更多教室更多家庭的大爱,大家可以很方便地按图索骥,迅速地充实书架。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