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词典工具书正在远 离我们的生活,各色互联网词典,手机词典App却百花斗艳:先有海词词典(dict.cn)那种网页版词典模式,接着是金山和有道在PC词典上开创新局 面,紧接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词典App市场越发火热,成为占据移动用户的入口,有道词典甚至高调宣布,其用户量达到4亿,海词和金山也分别宣称自己的 用户量超过1亿。但仔细分析却发现,各家词典虽然都以权威准确来吸引用户,却都没有我们学生时代所常见的真正权威准确的词典内容。一方面,这样的工具书市 场割据符合时代发展,谁能抓住科技变革的机遇,应变快速变化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谁就能获得用户;另一方面,一大批经过几代学人千锤百炼的经典工具书,含各 行业最高智慧的精华,却因为没有及时转变产品形态而丧失了互联网时代的先机。
   有老师曾表示,甄别数字词典的好坏成了最让他们头痛的问题,他们非常希望现在这些品牌工具书能提供多种形式的产品形态,结合数字时代的特点,供学生们课 上课下方便使用。不仅是当下的市场需求成为催化剂,新媒体工具书作为在线教育入口的战略位置更成为老牌经典工具书必须进入新媒体时代的理由。词典参考类工 具书和一般的在线学习系统不同,是终身陪伴的需求而非阶段性需求,同时工具书的需求量巨大,整个学生人群乃至工作人群都需要一本甚至几本工具书放在身边作 参考,初步估计,这个人群可以达5亿。加之新媒体技术衍生了众多特殊功能,如收藏生词等云服务,安排复习计划等智能学习管理功能,配套提供每日学习等在线 服务功能,使得新媒体工具书不但满足查询规范等功效,还能逐渐整合在线教育资源,成为在线教育的重要入口。如果辅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用户数据都统计到 云端,通过系统的分析与计算,就能精准把握和判断每个用户的状态,实现差异化教育增值服务和二次营销。从1000亿的在线教育市场空间看,新媒体工具书的 前景不可小觑。
  箭在弦上,却手软无力,这 也许是老牌出版社在面临新媒体变革时遭遇的困境。思想的转变比行动来得快,真正要动起来时,却发现重重阻力。重头开始培养团队?现在最流行的互联网思维看 起来简单,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必须要有多年的互联网技术和运营经验的沉淀。那从互联网公司挖角来组建内部团队是条捷径吗?一个团队能够生根发芽, 必须要有适合它的土壤,如果从上至下都没有这样的氛围,也很难留住一个优秀的互联网团队。那把这块业务外包出去?相信已经有一些出版社尝试了这条路,外包 公司以项目驱动为机制,项目有始有终,而新媒体产品的设计研发及运营是一个闭环的系统,相互影响迭代改进,产品引导运营,运营又反作用于产品。仅仅是外包 业务,只能煮一锅夹生的米饭,想接手都难。在这种背景下,出版社应该冷静分析自身的优势和需求,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新媒体转型之路。出版社有着得天独厚的 资源优势,积累了多年的国家重点文化项目成果。“盛世修典”,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数次组织专家团队编撰各类辞书,这些辞书是中国文化在各个领域的瑰宝, 老牌出版社多年来担负着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瑰宝的重任,也建立了无形的资源门槛。在今年国务院发布的《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 见》特别提到“推动传统文化单位发展互联网新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鼓励国有文化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鼓励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 机构等方式。这似乎明确建议了传统文化单位的新媒体转型之路,做好自己专业的事情,建设好文化内容,和新型互联网媒体公司在资本上体制上强强合作,由合作 公司做好专业的事情,在技术上、运营上将优质内容以新产品形式提供给读者用户。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