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们看到:4年前,上海书展创设了上海国际文学周项目单元;去年,上海书展延展功能,首次增设了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海书展正朝着国际一流书展的理想和梦想前进。
放眼世界置身国际
上海书展历来坚持“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定位。从招展到布展,无不以全国同行为主角;从策展到活动,以行业发展为己任。2011年,上海书展升级为全国性展会,当年便推出了首届上海国际文学周,紧接着又增设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
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是上海的城市品格,也铸就了上海出版人的胸襟、眼光与魄力。上海举办的新闻出版文化活动,打出的都是“中国牌”“世界牌”。
刚刚闭幕不久的上海国际印刷周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为中国印刷企业打造的展示交易平台;走过10年的“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已成为国际同行观察和了解中国出版的窗口;同样是走过10年的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已发展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知名的互动娱乐展。
中外大师走进来
上海作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马文运用“星光熠熠”4个字来形容本届上海国际文学周的嘉宾阵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此次是首次来到中国,参加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等多项活动,他也是上海国际文学周举办4届以来邀请到的第3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同样是第一次到上海的还有美国桂冠诗人、翻译家罗伯特·哈斯,法国畅销书作家马克·李维。此外,还有美国作家罗伯特·奥伦·巴特勒、女诗人布伦达·希尔曼,西班牙女诗人尤兰达·卡斯塔诺,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彼得,法国龚古尔学院成员皮埃尔·阿苏里等近20位国际嘉宾。他们与马振骋、周克希、孙颙、叶兆言、刘醒龙等中国作家、翻译家、诗人、学者一起参加近40场交流活动。跨文化、思想观念的激荡、融合,让上海书展的国际范初现端倪。
影响不断走出去
世界级小说大师、爱尔兰著名作家托宾到过上海书展后曾发出这样的惊叹:“上海竟有这么多了解我作品、读过我书的人。”事实上,当看到排成长龙等待签名的热情读者,当听到读者流利地用英语畅谈读后感时,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作家无一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上海书展以图书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更多感知与了解。
今年3月,上海作为主宾市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巴黎图书沙龙。作为回访,法国驻华大使馆、驻沪总领事馆与2014上海书展组委会、上海国际文学周开展了包括摄影展、作品朗读交流会在内的多项活动。今年年初,爱尔兰驻上海总领事馆也主动联系上海书展组委会,希望能在上海书展这个平台上,常设“爱尔兰文学翻译奖”,以此推动、提升爱尔兰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
今年2月,在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中,上海再次提出“增强城市魅力和软实力,提升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总体发展思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下,上海书展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己的国际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