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听课,对于很多普通中国学子而言,曾是遥不可及的梦,而如今网络公开课让梦想照进现实。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也给教育出版产业带来了深刻变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的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教集团),从教育内容出版商向教育内容服务商的转型实践,为受众提供着更有价值、更为有效的教育服务,也成为融合发展的示范者。
  数字平台
  为出版融合奠定基础
  近几年,国际大型教育出版机构加快拓展数字出版业务,中教集团也不例外。中教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李朋义表示,集团具备推动传统教育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其原因在于中教集团在信息化建设、数字资源研发、网络技术应用和数字平台运营等方面起步早、投入大,从而积累了良好的服务能力和转型升级基础。
  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创办了人教网,以人教网和人教学习网为核心网络平台,建成了覆盖全学科的基础教育资源网站,在线注册用户已近200万。目前,人教社正在加紧建设和推广“人教电子书包”“学生资源中心”和“人教数字校园”。
  受教育部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运营着3个重要的教育网络平台:爱课程网,建设目标是承载100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大学生在线,是全国高校共同参与、面向大学生的网络社区;教师发展在线,6年培训高校教师超过30万人次。
  语文出版社设立了数字化专门机构,启动实施了“汉语言数字化传播工程”等多项工作。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正着手运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改造传统业务。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正通过实施多项重点项目,向知识资源服务提供商转变。
  上市融资
  发展未来的项目融合
  对于数字出版,业内常常有句玩笑话:“不做是等死,做了是找死。”其中“做了是找死”主要是指数字出版意味着前期巨大的经济投入。相对于别的领域,尽管教育类的数字出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短期内依靠数字出版自身的赢利与投入实现平衡依然不现实。对此,李朋义说:“从事数字出版除了有长远眼光、顶端的设计外,还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从哪里来?从国内一些出版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来看,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帮助自身实现转型是有效路径。
  目前中教集团已经完成7家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新增资20亿元。未来中教集团将充分发挥各家机构在资源、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打造中国教育出版领域的基础数字平台。
  李朋义介绍说,募集来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转型升级服务教育信息化方面。其中,人教社的人教电子书包项目、高教社的数字课程建设项目、语文社的国民语文素养提升项目、中教仪的中国优质教仪资源中心建设项目、中教图的知识资源按需印刷和集成服务平台项目列入上市募投项目后,将获得数十亿元的资金支持,必将大大提升集团转型升级服务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
  整合资源
  提升出版融合整体实力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传统出版积累了丰厚的资源优势,具有强大的内容原创能力,这些都是出版企业推进融合发展的优势所在,也为出版企业提供了更多融合发展的可能。如果将各方面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求得1+1>2的融合效果。对此,李朋义表示,整合内部相关资源,可以提升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整体实力。
  具体实践当中,中教集团对内部数字化资源进行适度整合,保留、盘活、壮大存量,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增量。内部整合原则上不打破成员企业现有数字化业务的组织机构、技术平台和隶属关系,重在明确定位、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目前,中教集团组织专项小组,设计论证中教数字学习公司设立方案,该公司拟作为集团数字化集成和运营平台的承载主体,对成员企业数字化技术标准、存储管理和业务运营等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建设合力、品牌优势和新的竞争优势。
  既然是融合,必然离不开合作。对此,中教集团将继续加强与各级各类学校、相关科研院所、教育专家和国内外相关企业的合作,以教学应用为导向,快速聚合国内外优质教育数字化资源和核心技术,面向各级各类学习者,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教育解决方案。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