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节前夕,由2500万人次参与网络投票的2014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向社会推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邓小平传》《守住中国人的底线》《洗澡之后》《万万没想到》《枫林渡》等一批精品力作,“文化闹钟”再次响起。
  至此,这个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主办的活动,自2010年正式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了5次。5年来,累计向社会发布推荐阅读书目250种,涵盖了文学、文化、生活与科普、少儿四大类;5年来,社会参与度日益高涨,网民参与人次从2010年的18万增长到2014年的2500万;5年来,上百座城市将推荐书目作为全民阅读活动推荐书目;5年来,数千名青少年获赠“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5年来,全国583家出版社以入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为荣……
  荐选环节不受人情、利益干扰
  镜头:2015年农历正月初十,北京图书大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专柜吸引了很多读者。“过年了,想买几本书看,可书店里的书太多了,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书都是被选出来的,从里面挑两本送给亲朋好友,应该错不了。”正在选书的一位中年男子笑着对《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说。
  “我国每年出版图书品种居世界第一,图书种类的极大丰富给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资源,然而对普通百姓来说,面对数量如此之大的书海,在选购图书时常常会感到茫然,更需要加以引导。这项活动就是要为普通读者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有感于此,我们才组织开展了‘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2010年12月,原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负责人在活动创办之初,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活动目的。
  推荐书目如何产生?
  在2014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启动会上,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张福海再三强调,推荐的图书要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符合“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导向正确,内容健康;要体现科学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要符合“三贴近”要求,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吸引和带动大众阅读。
  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王然表示,“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大众喜爱”,采用的是专业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独特评选机制——先由部分中央媒体和网站从本年度、上年度两年出版的图书中推出数百种初选书目(2014年度增加了出版社自荐环节,初选书目突破了1000种);再以开卷公司、北京图书大厦及出版社提供的图书销售统计为依据,对初选书目的销售情况进行调查;然后邀请学界、出版界40余位专家对图书进行评议、审查,遴选出候选书目100种;最后将这100种书目放到网上,由网民投票选出50种。
  每年春节期间,各地书店都专门设立“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展示展销专柜。本报记者 韩东 摄
  “这项活动既有专业机制的保障,又贴近大众和社会生活,是专业化和大众化结合的良好范例。”评审专家、中国版协少读工委原主任海飞如是说。
  《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辑马国仓介绍,作为新闻出版行业的主流媒体,报社每个月会向读者推荐一个“优秀畅销书排行榜”。“年底,总局要求推荐‘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初选书目时,我们便将这个榜单进行汇总,优中选优上报推荐的初选书目。”
  《人民日报》政文部文化新闻采访室主编张贺告诉记者:“作为该活动的参与媒体,报社有一个读书会,每次要推荐初选书目时,会员们都会反复讨论,力求高质量。”
  哪个环节最受关注?
  最激动人心的是投票环节,主办方在全国重要门户网站开通投票平台,将100种候选图书放到网上供网民投票,最后以投票数量作为重要入围指标。
  张福海告诉记者,“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是纯公益性的,各环节都是客观、公正的,不受人情、出版社、利益等各种纷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贺超,连续5年见证和参与了推荐活动的全过程。他分析认为,从内容上看,“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涵盖了文化、文学、生活与科普、少儿4个门类,满足了大家的各种口味;从价值上看,它是新年之际送给老百姓最实惠的精神大餐;从流程上看,这一评选活动充分考虑到了大众的参与感。
  做过五届评委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用“贯通”二字概括了这个活动的特点:一是顶层设计与民众参与贯通,主办方为活动设立专门机构,与老百姓网络投票相贯通;二是专家把关与出版社自荐相贯通;三是媒体传播与阅读导向相贯通;四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贯通;五是行政部门、媒体、专家等不同领域的人相贯通。
  正是通过“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让更多的好书走向大众,让大众从中受益。
  推荐活动引领阅读新风尚
  镜头: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举行首发式。一幅1.2米宽、2.3米长的中国画卷挂在巨大的蓝色背景板前。中国画卷正中是一个大红中国印,用篆书写着“治国理政”四个字。随着画卷缓缓上升,露出9本不同语种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书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上市3个月发行量突破320万,进入2014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100种候选书目后,网民投票踊跃。
  5年来,活动除了推荐现任中央领导人的书籍外,还推荐了《毛泽东箴言》《苦难辉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长》《解放战争》《千年一笔谈》《推开哲学的门》《带灯》《平如美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中国震撼》《1911》《史蒂夫·乔布斯传》等精品图书。入选图书基本覆盖了当年度大众阅读热点,既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反映了市场畅销情况。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告诉记者:“自‘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开展以来,在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它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日益提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我们出版社非常重视这个活动。”
  今年春节期间,各地书店还专门设立了“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展示展销专柜;出版社再版时可在相关图书腰封上标注“入选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字样;入选图书还可直接参评总局《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一系列举措,大大提升了“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的影响力。
  人民邮电出版社的《视觉之旅 神奇的化学元素》入选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前发行量不到1万册,入选后如今发行量已达10万册;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于康:吃好每天3顿饭》入选2012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前发行量不到15万册,入选后如今发行量已突破35万册。图书入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后,马上进行加印已成出版社惯例。同时,入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已成为各大出版集团、出版社每年评优的重点指标之一。
  张福海坦言,推荐活动对出版社的意义显而易见。其一,鼓励出版社在精品上下功夫,多出版好书;其二,推荐的过程也是一个竞争的过程,能被推上的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其三,书好与不好,由各界评议推荐,更具公信力。出版社都争着出好书,好书就会多,好书多了读书的人就会更多;其四,大大带动出版社的入选图书销量。
  李红岩将这项活动的意义归结为“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引导阅读风尚,二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养成,三是有利于提高公众素质,四是有利于出版社取得直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开展5年来,已成为各地读书活动、读者读书的重要指南,成为全国读书推荐的风向标。
  热爱读书正蔚然成风
  镜头:2014年1月19日(腊月十九),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的代表将一批前四届“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的优秀少儿图书送到了河北涞源荆山口村。孩子们手捧图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觉得这一年的春节格外温暖。
  新春佳节,既是合家团圆的喜庆日子,也是读书的好时候,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人的共识。在书香中过大年,渐成一种时尚。
  “‘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已经成为我们读书人每年的一个期盼。”大学教师魏诤说,他每年都会关注并积极参加评选。“我觉得哪些图书最终入选固然值得关心,大家参与评选的过程更有意义。倡导读书,宣传好书,让我们的生活弥漫书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魏诤如是说。
  “选购图书时可以按图索骥, 让家里每一个人包括老人、小孩、家庭主妇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的确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北京三帆中学学生王佳邺的妈妈兴奋地告诉记者。
  2010年度参与人数18万,2011年度参与人数60万,2012年度参与人数190万,2013年度参与人数730万,2014年度爆发性突破2500万。这组数据足以证明这个目的实现了,这个活动成功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总局将继续打造好“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的品牌,把全民阅读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使全民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热爱读书的习惯蔚然成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着“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活动不断深入开展,人们对书的感情不知不觉变得深厚——新春佳节,我们与书相约,同赴知识的盛宴;新春佳节,我们与知识相约,共品阅读的喜悦;新春佳节,我们与阅读相约,共享精神的狂欢。
  我们期待,书香社会早日到来。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