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提问方式做好书
作为专业做儿童原创百科类图书的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编辑们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要给儿童做好书,让儿童看好书,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给儿童传递精神正能量。所以,在给儿童做每一套百科书时,编辑们不仅给儿童传播知识,更努力传播我们的编辑理念,如做儿童综合类百科全书时,我们希望从“培养儿童寻找知识的兴趣、方法、习惯”入手,努力实现图书的“好玩、有趣、有用”。在这些方面,大百科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面对问题类百科图书(以下简称“问题”书)的编纂,编辑们很早就发现,市场上的同类或类似书,大多是由编辑搜罗来各种问题,再进行分类后编辑而成的。做得好的编辑还会在书中加入一些知识链接与互动,扩充问题本身的知识内涵与外延。其实,这样做的结果本质上一样,就是给儿童灌输了更多的知识。而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并不是孩子想知道的,而是编辑认为孩子应该知道的。这种“填鸭式”的“问题”书充斥市场,让儿童面对铺天盖地的“问题”书,或被动接受,或无所适从,或完全抵触。
这样的“问题”书显然不是大百科社编辑们想要给儿童的。可该怎么编我们的“问题”书呢?当时,我们有点犹豫了。出版社总编辑徐惟诚及时提出了“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让儿童提出更多的问题”“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的编辑理念。有了方向,我们逐渐理清了思路,从2007年开始,陆续推出了《中国儿童好问题百科全书》(非拼音版)、《中国儿童好问题百科全书》(拼音版)、《小学生解除烦恼的100种办法》。其中,《中国儿童好问题百科全书》系列不仅一出版就成为当年的优秀畅销书,而且还入选了原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目录和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换个思路再推新作
一晃8年时间过去了。市场上的“问题”书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形式和内容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书开始追求内容的海量,有的书开始试验按年龄分级阅读,有的书开始变换各种吸引人眼球的标题……
我们的“问题”书虽好,但已时过境迁,要想在这“书山问海”里脱颖而出,必须适时推出新的“问题”书。而新的“问题”书如果一味墨守成规必遭淘汰,一味迎合市场又不符合出版社一贯的编辑理念。我深入调研,苦苦思索,最后确定了新的“问题”书的编辑方向:在坚持大百科社一贯的编辑理念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有所创新,要贴近儿童,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
在这样的思考下,《中国儿童好问题》新鲜出炉了。经过反复研究与推敲,我将《中国儿童好问题百科全书》10本中的10个名人提出的问题汇集起来,并以此开篇,让儿童一打开书就看到名人是怎么问问题、怎么探究问题、怎么解决问题的,也相应介绍了名人成长的经历和主要研究成果,以引导儿童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从书中精选出儿童提出的各类好问题400多个,将它们重新分成十大类:动物奇趣、植物百态、人体秘闻等。其中,为了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我特别加入了“安全自救”内容。安全问题一直是家长最关心、儿童最欠缺的生活常识,增加安全自救的知识问答,不仅把对儿童的关切落实到了实处,也能切实帮助儿童解决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教会儿童安全自救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儿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