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多找忧少说两句,书能明理多看几行。”这是小时候家人反复告诫我的道理。世界那么大,人类历史那么久远,以个人有限的直接经验毕竟难以完全把握世界的广大和历史的久远。好在我们有文字,有书籍,那里记录了人类的经验,存储了先人的记忆,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和智慧。通过读书,我们得以超越时空的阻隔和个体的局限,不再以井蛙的眼光看待身处的世界,对世界、社会和人生能够有整体的理解,对纷繁的世相能够有清明的洞见,对生活的真谛有深刻的领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个体经验制约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可以说是对读书明理所抵达的精神高度和心灵愉悦的生动写照。爱书人的幸福感,是通过读书而“世事洞明”。
这是个物质丰裕的时代,到处都充满诱惑;这是个节奏超快的时代,生活有种种压力;这是个资讯发达的时代,耳边是众声喧哗。如何抵拒诱惑、纾解压力、屏蔽喧哗,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无疑,读书是个最可靠的办法。我每天上下班都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总在随身的包里放一本书。上车之后,找个能倚靠的角落,自己静静地看书,对周围的一切不见不闻,内心无比充盈。真正的爱书人,只要有书相伴,就会很欣慰、很满足。他选择的是一种简单、安静、专注的生活方式,用简单抵拒诱惑,以安静纾解压力,靠专注屏蔽喧哗。想法太多,读书太少,就会徒增烦恼。真正的爱书人,不会在诱惑之前、压力之下或喧哗之中乱了方寸,失了分寸,丢了风度。爱书人的幸福感,来自内心的从容淡定。
爱书人,不止于爱读书,也应是爱买书、喜藏书的人。能与心仪的好书相遇,是爱书人的幸运。我经常到位于北京琉璃厂、灯市口、新街口的中国书店去淘旧书。如果碰到上学期间在图书馆借阅过的书,就会极兴奋地买下来收藏。如《古船》《浮躁》等,这些书未必还会细心地重读,只是因为它们曾经承载了一段读书的光阴,以此作为回忆青春往事的寄托。从2005年起,我就到处寻觅三联版的雅斯贝尔斯所著《什么是教育》一书,也曾通过微博私信咨询过出版方,答复是此书暂没有再版重印的计划。直到2012年冬天,才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以百倍于定价的价格买到。7年寻书终于入手,尽管价格不菲,我自己还是觉得很值。我的几千册藏书,以人文社科类为主,都是20多年来一本一本“淘换”来的,每一本书的来历都有故事,与每一本书的相遇都是幸运。每每在书架前“巡阅”,心中是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和真实的幸福感。
真正的爱书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爱书人的生活,弥漫了书香,他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情,都与书有关,很多美好的感情,也以书为缘。所有的好书,都蕴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探索。爱书人的心里,总是相信真善美的存在,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说:“幸福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的美好的希望,一是你觉得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一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越是多读好书,就越会相信社会和世界的未来更加美好,就越会相信通过自己不断增长的智慧和能力,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阅读、拥有更多的好书,是爱书人最大的梦想。在今天,这个梦想不难成真。爱书人对生活的希望,真实而且坚定,所以爱书人的幸福,简单而且易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