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编辑 文化自觉 多元文化
文化自觉由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1997 年提出,这一概念既关注到中华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状况,又扩展到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状况的关切,以及对在各民族文化交往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批判和反思。当前全球化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世界,提出文化自觉的理念,对了解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理性地、客观地、辩证地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对社会个体的发展,都有极大的意义。
一、编辑文化自觉的含义
编辑文化自觉的主体是当代媒介,包括网络、电视、广播、平面媒体文体(图书、报纸、杂志等)的编辑,客体是文化信息。编辑应始终以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去积累文化、沉淀文化、内化文化和创新文化,明确认知文化的发展规律、地位和作用,并形成一种主动追求、理性选择和自觉践行的文化信念。编辑的文化自觉指的是建立在编辑主体的自我觉悟、觉醒基础之上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反思,对国外文化的借鉴与批判,积极发挥在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中的主体性,逐步实现对文化精神的追求。编辑文化自觉的应有之义包括:
(一)自觉深化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1. 文化自觉本身就是强调对客体要一以贯之地持有自主自知的精神和态度,强调主体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充分调动和发挥
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世界上古老而优秀的文化体系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推动世界文化进步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推动作用,其中有不少在当下仍旧产生积极意义的优秀文化遗产,如爱国主义、和谐统一、自强不息等思想观念;也有专制统治、等级观念等阻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封建落后、愚昧保守的思想,可谓良莠不齐,优劣杂陈。编辑主体自觉主动地了解并深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不可替代性,同时也科学地揭示传统文化糟粕的落后性与危害性,认识到彻底摆脱落后陈腐思想的束缚与侵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才是其文化自觉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掘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2. 自觉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反思
编辑主体在新旧交替、中西对比的整体思维和广阔视野中,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历史与现实,用一种辩证的思维和态度反观中国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嬗替蜕变。对其中阴暗、落后的一面与民族的劣根性进行深刻批判,剖析封建文化传统中消极、糟粕的成分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形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对文化中适应时代发展的优质部分认可、推崇并发扬光大,经历去伪存真、去芜取精的合理继承与批判的过程,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我国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 自觉内化传统民族文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编辑主体要彻底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来龙去脉,充分认知中国传统文化自身蕴含的巨大能量。结合现代化建设实际,建立文化自信,在对传统文化的梳理中进行“综合创新”,自觉整合内化优秀传统文化,将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等文化精髓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主动将全新的时代精神与优秀民族精神相结合,滋养出兼具传统特色与时代特征的优秀思想观念,深入研究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模式,使新思想、新观念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
4. 自觉创新本民族文化
编辑主体是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文化价值的阐述、维护和传播上起着重大作用。而且,通过其文化产品,逐渐向全社会渗透现代的价值观念,影响民众行为的变迁。面对社会条件、现实环境、媒介形式、文化消费方式、读者类型及其需求与阅读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作为编辑活动过程的主导者,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创造者,受众反馈信息的返咀者、回应者和出版传播效果的调控者,编辑始终处于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中心,而且决定其方向、规模、质量、效益和消费状态。编辑主体作为与编辑客体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尤其需要坚守文化自觉,自觉成为主流文化的实践者,追求高尚、尊崇高雅的文化潮流,并不断创造符合公共精神和主流思想的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努力成为文化自觉的践行者,优化和提升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从而促进编辑个体品质和民族文化道德素养的提升。
(二)自觉地以理性、客观、辩证的态度看待外来文化
文化是人类的财产。不同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变迁、社会需要与社会心态决定人们怎样去看待外来文化,影响着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开放而包容,是一个文化多元时代应有的文化性格,作为文化传播者的编辑,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种真正具有这个时代特征的文化性格。应充分认识到每个民族文化的平等性,不应该因为它源于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就给它贴上文明或愚昧的标签。立足于传统文化,自觉接触外来文化,以理性、客观、辩证的态度看待外来文化,主动接受、不断地融合汲取外来文化中的有益因素,才能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
(三)自觉以精英文化提升大众文化品位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植根于市场经济沃土的中国大众文化,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属性,现代化的手段、技术是其宣传媒介的特征。报纸、杂志、书籍等机械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电子媒介成为文化商品的生产机构,大量、迅速地制作和传播信息,并对受众施以影响。文化产品不仅仅由作家、艺术家个体创作完成,它还作为一种工业产品批量生产后进入市场。因此,它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制作上标准化,以商业价值为首要追求目标。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文化产品凭借其新鲜、娱乐、亲民的特色,逐渐走向低俗化,满足受众需求,突破了艺术与非艺术、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从形式到内容都越来越趋于相同,其所应包含的艺术个性与文化价值渐失。
编辑的文化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的文化选择。作为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和知识传播使者的编辑,在大众文化盛行的今天,尤其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以及编辑的职业道德,自觉担当起引导读者的社会责任,在文化选择中,切不可一味媚俗,迎合低级趣味,而应自觉地表现真、善、美,要从大众的心理需求出发,选择社会广为关注、能引起大众兴趣,甚而引发深度思考的主题并呈现给大众。要以精英文化提升大众文化品位,在大众文化中注入精英文化的理性成分,以高品位的文化信息营造雅俗共赏、充满理性的文化形态,引导读者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精神品位;同时,引领并促进大众文化不断提升自我品位和素质。
(四)自觉完善编辑文化
“编辑文化是编辑在长期的编辑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文化在编辑活动中的拓展和延伸。由编辑环境、行为方式、文化设施、技术设备等物质因素构成的物质文化层,由编辑活动中形成的制度章程、组织机构等内容构成的制度文化层,以及编辑理论、编辑价值观、编辑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构成的精神文化层,三者由表及里有机结合,构成统一的编辑文化体系。在编辑活动中形成的编辑文化,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制约,又为社会文化输入新鲜血液,具有社会性、时代性、职业性、民族性、阶级性等特征,对编辑活动起着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重要作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信息涌现,价值观杂陈,肩负着传播社会先进文化历史使命的编辑,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编辑文化,自觉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与国家出版宗旨、出版方针或编辑宗旨、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对于由于“经济基础的变动而引起的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文化的改变”,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编辑方针及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的社会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方式”;自觉认同、完善并内化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不断增强自律性;自觉以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作为编辑活动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自觉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编辑能力,带动周围的人或通过其出版物、传播平台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面。
二、强化编辑文化自觉的必要性
(一)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在不同文化传统频繁交流的新背景、新实践下,批判性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培养文化主体对外来文化的综合创新能力,是使编辑具备文化自觉意识的前提条件。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中,毛泽东曾明确提出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接受和大量吸收国外各个时期的优秀文化这一继承、整合与创新的过程达到提升自我文化综合能力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也着重强调要以文化担当托起中国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文化的重要性逐渐在国家和民族间的交往中显现出来。当下的时代是一个世界文化的“战国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主动或被动地融入国际文化体系,最终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谁能在这个竞争过程中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能够占领文化领域的主动权和制高点, 其综合国力就能够远远超越其他国家,这足以说明争得文化上的主导权具有多么大的意义。正因如此,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引起了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将文化建设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这种时代背景,要求参与文化生产和传播的编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传承和充分认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同时具备客观审视外来文化的能力,通过吸收国外优质文化,将其作为自己文化的精神食粮,为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二)加强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
“国以才兴,业以才旺”,在这个文化多样化、信息爆炸的时代,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建构先进的文化体系的需要,是建设具有强大综合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网络、电台、出版机构等文化生产机构和传播平台,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其文化承载、教育、传播职能的定位已然为社会公认,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影响着受众的精神世界,影响着能否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一批批优秀的建设者。编辑的文化选择非常重要,编辑向社会输入什么样的文化知识内容,受众就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发展成为具有什么样文化意识的人。我国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需要编辑以正能量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播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提供文化资源和涵养公民道德、品行和价值取向的优势地位,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和科技含量的优秀文化。
(三)编辑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
编辑个体的素养,其文化自觉程度如何,关乎文化产品的质量,也关乎国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文化多元化的时势,需要提供文化产品的编辑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过硬的自身素质以及理性的思维方式,而这些都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支撑。编辑个体只有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国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和素养,才可能建构起整个国家和民族强大的文化底蕴,最终才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拔得头筹。自觉的核心是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作为出发点和依据,编辑个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贯彻“以人为本”的编辑理念、以优质文化为核心的质量意识,以受众为中心的编辑思路,既要引导民众积极主动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用辩证的思维,以文化理性客观地看待国外的文化,在面对多种价值选择时,多纬度、多角度、多层次判断鉴别,对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优秀国外文化虚心接受、为我所用;对西方过时、有害、落后的文化要坚决予以抵制和摒弃,明确自觉选择优秀文化、自觉创造先进文化、自觉引领先进文化的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行为,投入到国家的文化建设当中。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