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的社科图书在“抗战胜利70周年”、“一带一路”、“中国模式”等诸多主题出版的繁荣中,犹如驶进了森林深处的一条蜿蜒小道,让人有种处处繁华、处处景的美感享受。
高铁主题图书引爆市场
作为一种肇始于欧洲,成长于日本,崛起于中国的新型交通工具,高铁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国家主要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的推销,“高铁外交”也已成为热词并席卷全球。近日,习主席出访英国,高铁项目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甚至有网友晒出习主席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对酒谈笑的照片,并调侃说“他这么大年纪都在为国家的发展而日夜奔波,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呢?”
正当人们热议中国的“高铁外交”之际,一部有关世界高铁之前世今生的图书《高铁风云录》(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10月版)在网上掀起了一阵狂销热潮。据该书策划人谢迪南介绍,该书10月27日在湖南文艺社天猫店开售,上架22个小时,销量即达1616册,首印2000册上架2天即已售罄。目前当当网已开启预售通道,出版方也在紧急备货加印中。
据了解,《高铁风云录》是一个肇始于微博,产生口碑效应后生成的选题,随后通过众筹的力量引发粉丝的订购,然后通过出版图书和粉丝的传播,最终带动图书的销售。“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催生的阅读力量”,中南传媒副总经理、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介绍,作为填补阅读市场空白的《高铁风云录》,市场的反应究竟会有多大?因此作者试水了众筹,没想到反响极其强烈,共获得了网友2460本订单支持,远远超出预期,也充分反映出市场对于该书的期待。
当中国正在向“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380”的时代告别时,人们猛然发现“中国高端制造”已经成为世界焦点,作为其中一张名片的“中国高铁”,驰骋世界的背后究竟经历了什么?这不只是中国也是世界都在发出的追问。“写高铁的故事其实是写大国崛起的历程。”高铁科普专家、该书作者高铁见闻强调,该书不是对高铁历史的一个简单梳理,而是力图回答读者对中国高铁乃至中国高端制造发展的种种疑问,如高铁是交通工具还是大国重器;究竟拥有哪些改变未来的力量,世界格局和经济规则为何因它而改变;“高铁外交”背后大国如何博弈,等等问题。内容深度背后考验的是作者的讲述方法。可读性一直是写史者的最大难题。作为媒体人出身的作者,深知传播方法的重要性。作者以载入史册的高铁人物为线索,以故事内幕为主体,立足科普、轻松的笔调,让读者能酣畅地读到世界高铁发展背后的大国博弈、风云激荡、恩怨情仇。
无独有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刚刚发布的“2015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之100种重点图书选题,《开往世界的中国高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荣誉入选。高铁主题读物,不仅市场反应强烈,国家层面的重点选题也有它的身影,可见高铁图书市场的未来前景不可小觑。高铁图书,国内市场火爆,当然是好事;但对于高铁主题,中国出版界兴许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趁着国家正在大力推销和拓展高铁海外业务的东风,出版界是否可以策划一些适合国外读者阅读的外销性高铁图书,将我们的高铁技术、高铁精神、高铁服务、高铁文化乃至高铁饮食等推向国际,让世界人民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高铁。
发展道路主题图书再掀波澜
关于国家治理、发展道路、政治制度等主题一直是近年来的出版热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9月版)自去年10月上市以来,已获得广泛的国内影响和国际关注。该书集中地向世界阐述了未来中国发展道路、中国发展方向的思想理念,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在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时代,中国出版如何更好地引导舆论和出版热点,已成为业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中国崛起将如何撼动当前全球秩序和西方话语权?宝岛台湾大学政治学教授朱云汉在《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版)中给予了精彩阐释。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鲜活的事实探析了中国道路、中国体制的特色和优越性,将中国的发展经验及其影响放置在最宽广的历史坐标与理论视野中,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中国兴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意涵这个大问题。作者提出,与中国崛起相关联,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数百年难遇的“巨变时代”,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四重历史趋势的反转,即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体系式微;“第三波民主”的退潮;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西方中心世界的末落和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的环境,国家的安全离不开强劲的部队。以色列的特种部队就像以色列萨摩亚一样让人望而生畏,他们所创造的很多特种作战经典战例,就连大名鼎鼎的美国海豹突击队都望尘莫及。《大卫之剑:以色列特种部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10月版)全方位地介绍了这支部队的组建、发展、战斗历程以及训练和装备的情况,向读者全面展现出这支世界上精锐部队的风采。
部队都应该为正义而战,然而真正的正义不仅存于冰冷的法律,更存于每个人心中的仁慈和悲悯。素有美国曼德拉之称的布莱恩·史蒂文森怀着勇气和信心为所有人追求正义。他的首部图书《正义的慈悲:美国司法中的苦难与救赎》简体中文版(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11月版)近日正式面世。作者在书中充满同情地描绘了被控者所面临的苦境,使读者感同身受。不少法律人心怀偏见,致使冤案大错铸成。如何实现对无辜者苦难的救赎?史蒂文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正义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仁慈和悲悯”。
仁慈和悲悯是一个人心理的最直接表达。瑞士精神分析大师荣格的心理学对东方传统思想兼收并蓄,不仅有极大的临床价值,且深具哲学内涵。他对性格类型的划分和“集体无意识”概念的分析深刻影响着20世纪的主流心理学学派。《百分百荣格》(漓江出版社,2015年11月版)以富于逻辑性的解析和生动的案例,呈现了荣格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仿佛一段荣格派心理学的深度旅行,百分百地呈现了其思想的精华所在。
除此之外,近期值得关注的人文社科类图书还有图书馆学家、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的《知识是流动的》(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年8月版)、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版)、美国作家萨拉·罗斯的《茶叶大盗》(社科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0月版)、人类学家王铭铭的《超社会体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10月版)等。除首版图书外,新近出版的重版经典读物如美国学者任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版)、历史学者高华的《革命年代》(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版)、美国当代著名政治思想家乔万尼·萨托利的《新民主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英国学者阿萨·布里格斯的《英国社会史》(商务印书馆,2015年9月版)等都值得关注和阅读。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