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书店2015艺术类图书的销售情况来看,入门级的艺术类图书更加畅销,例如毛笔字入门图书、摄影入门图书、音乐理论基础等。
  □林东升(福建厦门外图书城三楼现场经理)
  2015年艺术类图书销售下滑严重,如果不是“秘密花园”系列,下降幅度还会更大。因此,2016年艺术类图书市场应该会有所回升。建议出版社在开发品种时可以模仿但不要盲目跟风,加大力度主动向门店采购要订单及加大有效品种的复本量。
  □张桂琴(哈尔滨中央书店艺术部主管)
  现在的艺术类图书市场比较杂乱,重复性强,印刷质量相对弱。建议出版社着重出版一些专辑类图书,因为专辑类图书涵盖了艺术家终生的艺术;将宋元明清系列化,地方社应重点关注一些地域文化名人的书籍,因为他们是历史的支柱和栋梁,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
  □陈涛(河南中原图书大厦发行员)
  艺术类图书前期宣传比较重要,目前涂色类图书销量不错,但很多书装帧不是很吸引人,有待提升。
  □金娟(湖北武汉新华书城艺术类主管)
  2016年图书市场将继续蜂拥上市各类书法类品种,如硬笔、毛笔等各种碑帖类图书;此外出版社的摄影类图书也将你追我赶,密集上市。针对2016年艺术类图书,建议多出精品,少出一些同质化内容严重的品种,用心研究自己的特色类品种。同时,相关编辑应该多下市场,多走访,不能闭门造车。一线工作人员直接面对市场,有很多实际建议。比如,图书尽量要有书脊,任何没有书脊的图书都有一种强制书城封面陈列的主观意愿,但实体书城往往因为陈列面积,及书架等各种因素,只会将此类书摞在一起,或干脆退货,达不到销售目的。
  □杨莹(济南市泉城路书店经理)
  结合一线销售营销经验来看,2016年市场两极分化会更加明显。一方面走亲民路线,图书内容更加浅显易懂,循序渐进,入门级别的图书会更加受到青睐;另一方面是给学者和书画发烧爱好者准备的专业类图书,高清大家、名家的画迹、墨宝,但图书定价也不会太高。针对日渐两极分化的读者群众,出版社推出新的图书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尤其是入门类图书,读者群广泛并且2015年全年该类图书也是增长趋势。出版图书最好系列推出,一方面读者更加喜欢成系列,有系统的图书,另一方面,作为图书的销售方,成系列的图书在摆放吸引读者方面也更加得心应手。对于早些年所出版并具有收藏意义的图书,可以进行再次印刷出版,有不少读者对于喜欢的名家画册都有收藏需求。
  □王春红(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业务部经理)
  希望出版社能多增加一些篆刻入门类、书法小字典、油画以及民间艺术类图书。
  □孙劲文(上海书城美术部主任)
  出版社出版艺术类图书前应举办研讨会,与有关专业作者有多沟通,了解现实专业的学生范围、规模及能惠及的群体,有的放矢出好专业图书。信息高速发展,希望出版社能及时发布或者预告图书出版信息,有效对社会需求,以便书店能及时推荐。另外,出版社年底任务完成后,有时不能及时发货,或不发货、少发货从而造成书城货源紧张,希望改进。
  □皮全红(深圳书城中心书城销售中心经理)
  艺术类图书市场会走向两端。一方面,顾客对初级入门的艺术图书需求较大,希望以轻松有趣的方式介绍名画、名家,和他们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对于名画,不管是国画还是油画的印刷要求都将提高。最好是以画家为单位出一本画集,高清印刷,有简单配文介绍画作,及注意观察的地方,书不能太厚。另外,名家书佛经及佛经类字帖也是顾客较为关注的方面。目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跟风之气较重,大同小异,没有鲜明的特色,出版社还需注意图书的装帧,今年有些图书内容品质不错,但容易脱页,顾客体验变差,对出版社形象及图书销售不利。希望出版社能多举行作者签售会或是分享会,能与读者顾客交流,或让读者参与一场活动,带动图书的销售。
  □任旭东(新华书店安徽图书城店副总经理)
  2016年艺术类图书市场呈现大众化、普及化的特点,读者日常适用的、带有休闲性质的艺术类图书将有更好的销售预期。希望出版社多出版贴近生活、简单易学的艺术类图书,并配合促销,实实在在带给读者实惠。
  □沈昕(新华文轩成都购书中心艺术馆馆长)
  目前,关于美术技法和名家名作的书已经很成熟,艺术普及类的图书相对较少,但艺术普及类图书从2014年出现后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例如“如何看一幅画”系列和“小顾聊绘画”系列。如果出版社能联系到相应作者举办讲座,势必能较大提高图书的影响力和销售。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