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全球化的时代!
  欧洲亚洲都在忧虑纸书会不会消亡;德国日本,畅销的除了小说,游戏,就是健康!
  “东海西海,心同理同。”
  译介海外的出版情势与阅读现状,除了给需要的人提供资讯(毕竟大多数媒体上你只能看到美国的畅销书榜。而我们不仅有英法日德,还有阿拉伯西班牙……),还可以满足一般人的好奇:那些和我们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他们在读什么书?
  2013年绝不是法国书市的幸运年,金融、文化和政治的变局使得该国的出版业在过去的一年中逐渐转入守势,图书零售行业也因此经受着不小的动荡。法国乃至欧洲重要的图书音像连锁品牌Virgin和Chapitre接连关张大吉,一个在年头,一个在年末,似乎给法国书业整年的发展下了一个大大的诅咒。电子图书方兴未艾,虽然尚未全面地对纸质书构成威胁,却也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传统阅读方式的霸权,催促着业界的每一个环节思索着来年可能发生的改变。
  出版业 “电梯发明后,楼梯仍存在”
  根据国家出版社工会(Syndicat National de l’Edition)的统计,2013年是电子出版业腾飞的一年,图书销售榜前五十的品种中超过三分之二都出版了相应的电子版。阅读的碎片化、日常化召唤着新出版方式的诞生,在推出新书时,越来越多的法国出版社选择同时推出两种材质的图书。不得不承认,法国的电子书产业较之美国起步甚晚,时至今日,经常使用电子书的读者只占到总数的约3%。但是,法国出版界似乎正在摩拳擦掌地迎接一个转型时代的到来,政府在这方面,也罕见地在通过税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2012年起,法国电子书的增值税率从19.6%大幅下降到7%,后者正是纸质图书的优惠税率。“电子书只是一种新型图书,载体不同,实质未变”,法国政府将纸质书与电子书一视同仁的态度,使得整个欧盟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感到非常不安。2013年,在艰苦卓绝的游说后,这一决定取得了欧盟另一重要国家德国的支持。
  起步虽然晚,但法国人对于电子书业的重视与日俱增。2013年的巴黎书展上,两场专门策划的座谈召集了出版商、作家和书店经营者,共同思考电子图书对出版业的影响。在名为“电子书:新读者与新用途”和“电子书:出版人、作者、书店的角色演变”的研讨中,与会的各界人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忧心忡忡,在他们看来,“电梯发明后,楼梯仍存在”,同理可证,电子书并不会对纸质书产生多大的威胁。法国出版业界的信心并非盲目的空穴来风,根据一项可靠的统计,超过一半的法国人并不愿意放弃传统的阅读方式。在出版商看来,这种态度意味着,电子书的普及化只是给日常阅读提供更多的选择。
  纯文学110岁的龚古尔及其他
  除了诺贝尔之外,最受文学界瞩目的奖项大概就是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了。戏谑的法国人,只为这个奖项准备了区区10欧元的奖金,但这并不妨碍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将其视为梦寐以求的荣誉。设立于1903年,“龚古尔奖”今年110岁,20世纪以来,法国重要的作家几乎都在龚古尔漫长的历史上留名。今年,皮埃尔·勒梅特尔(Pierre Lemaitre)的《在天上再见》(Au Revoir Là-Haut)获得了这项桂冠。
  皮埃尔·勒梅特尔是畅销书作家,他的犯罪小说极受市场的欢迎。《在天上再见》是他首次尝试历史小说,记叙“一战”退伍老兵的潦倒生活。龚古尔文学奖颁发给偏商业的作家,这可不多见。不晓得这是年迈奖项迎合市场的转型,还是出版社玩转的交易把戏。毕竟,根据《观点日报》(Le Point)的估计,凡是获得龚古尔文学奖的作品,都可以实现至少30万册的销售额,这对出版社来说可是个令人激动的大数字。
  法国是文学大国,每年十月和十一月的颁奖季总是让很多人翘首以待,报刊杂志上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预测、评述。今年,在传统的“五大文学奖”(除龚古尔之外,还有诺勒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和美第契奖)均尘埃落定后,文学评论家皮埃尔·汝德(Pierre Jourde)在《新观察家报》(Le Nouveau Observateur)上发表了颇为中肯的评论。在他看来,“今年是令人欣喜的一年,调皮却完美皮埃尔·勒梅特尔尤其值得褒扬。诺勒多文学奖选择了杨·穆瓦(Yann Moix)的《出生》,一部大胆不走寻常路的小说,而费米娜奖则颁给了细腻的喀麦隆小说《暗影之季》……不过,仍旧有一大批好的作家被遗忘,比如安东尼·弗娄定(Antoine Volodine)、克劳德·路易·孔贝(ClaudeLouis-Combet)等等。”他还指出,近几年法国文学奖几乎都被大型出版社垄断,独立出版社的缺席让人感到遗憾,同时也让人怀疑,是否文学奖项的遴选制度正在日趋丧失自主性,经济考量代替了艺术性,成为评价一部作品的首要标准。
  连环画 高卢英雄的拯救
  法国动漫产业和连环画出版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出喜人的趋势,这门新型的“第九艺术”在本国评论家和读者眼里是不折不扣的朝阳产业。不过,由于前几年过于迅猛的发展,使得红极一时的连环画出版业出现了不小的泡沫,加之本年度持续的经济低迷,2013年绝对称不上是丰年。根据“连环画评论家与记者协会”(Association des Critiques et Journalistes de Bande Dessinée)的年度报告,2013年法国共出版了5159种连环画,较过去几年超七千种的总量下降了不少。
  不过,即便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法国漫画出版还是保持了应有的水准。面对日本、美国动漫业嚣张的气焰,法国本土漫画家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百无禁忌的法国人最是懂得如何创新,比利时等法语区作者的倾情加盟,也充实丰富了法语连环画的出版。今年法国出版的最重要的连环画非新一集《高卢英雄传》莫属。这部诞生于上世界50年代末的经典连环画故事集,几乎是所有战后法国人童年的记忆。2013年10月,第35卷《高卢英雄传·阿斯泰利克斯在皮科塔维亚》还未上市,大街小巷的广告就打得到处都是。新一卷《高卢英雄传》的问世是一个里程碑,因为该漫画的原始作者阿尔伯特·伍德佐在这一期将自己的画棒交给了更为年轻的创作者迪迪埃·康拉和让·伊夫·费里。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读者的热情,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它当仁不让地成为本年度最受欢迎的连环画,创下了248万册的销售量,后发制人,轻松拔得头筹,也从某种程度上为稍显颓靡的漫画出版打了一剂强心针。高卢英雄年末的拯救,让人不得不感叹经典的力量。
  过去的一年,“转型”与“调整”成为了法国图书杂志上的关键词。不论是出版社、零售网络还是阅读群体都试图寻找、开辟新的生存之道。这是一个险峻的市场,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可能会产生覆水难收的不幸局面,Virgin和Chapitre的倒闭提供了活生生的例子。但不可否认,一些成功的案例也以激励人心的姿态浮出了水面,比如法国最大书商阿歇特集团(Hachette)凭借旗下的Lattès出版社和新一集《高卢英雄传》出色的市场反应,在2013年的动荡中保持着自己龙头的姿态。至于一些小出版社,也纷纷贡献了自己的绝妙的生存计策。这也是为什么,法国最权威的出版业刊物《图书周刊》(Livres Hebdo)的年度回顾虽以《错愕与震荡》(Bilan 2013: Stupeur et tremblements)为题,但还是不忘乐观地指出,“与其说2013年是充满危机的一年,倒不如说这是澄清问题的一年”,整合探索之后,希望迎来的是指日可待的振作。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