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出版 关键词:导向 机制 前沿 学术 文化
推进精品战略 建设出版强国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承上启下、强化落实的关键一年。为实施精品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3年对《“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和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国家“十二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进行了例行的年度调整和增补,并编制形成了《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初步建立起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为主体,古籍、民文、辞书三个专项规划各有侧重的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体系。
在全国各出版单位上报的2014年度图书选题计划中,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项目共有842个(3911种),涉及185家出版单位;省、部级重点项目共有912个(6503种),涉及214家出版单位。与2013年度选题计划的统计数据相比,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项目的上报总量增幅明显,反映出承担重点项目的各单位加快实施进度的强劲势头,为“十二五”国家出版物规划的圆满完成和其他中长期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共计716个,占“十二五”规划图书项目总数(3025个)的24%;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共计44个,占古籍十年规划项目总数(525个)的8%;“十二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项目共计65个,占民文出版规划项目总数(319个)的20%;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共计17个,占辞书中长期规划项目总数(189)的9%。
综观2014年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的实施计划,主要反映出以下态势:一是精品出版机制日趋完善。在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体系的带动下,各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和出版单位踊跃参与、积极推动,共同构建形成了国家、省部级和出版单位三级重点出版物规划机制,在体系上更加完备,在层次上更加多元,在格局上更加丰富,以上下联动、同步实施的方式,生动展现出我国精品出版的多维度立体布局。二是精品出版成为关注热点。重点选题在年度选题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充分显示出围绕精品战略的重点出版物规划日益受到各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和出版单位的关注和重视。这是总局近年来“两手抓”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即:一手抓强化管理,针对出版物质量问题持续密集地开展专项检查和治理活动;一手抓促进繁荣,面向集中优质资源的国家规划逐步加大了重点项目与相关基金、资金的衔接力度。三是重点规划项目有序实施。根据今年的报送数据统计,各项规划项目基本都按照既定的年度完成计划顺利展开,总体落实情况良好。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为例,根据2013年中期评估数据,规划中全部完成和部分完成的项目占比已经达到47.2%,加上2014年度选题计划中拟实施的716个项目,占比将攀升至70%,将为“十二五”规划在2015年完美收官奠定基础。四是精品出版项目内容丰富。无论是全局立意的国家“十二五”、古籍、民文、辞书出版规划,还是立足地方的省级出版规划,在项目结构和内容的设计上,都更加注重把握通俗与学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既有学术前沿成果及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骨干工程,又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的通俗读物,集中了一大批紧跟时势、鼓励创新、追踪热点、贴近民生的优秀选题,为2014年的精品出版勾画出一幅瑰丽蓝图。
政治类:突出出版导向 大力弘扬主旋律
紧密围绕总局2014年主题出版方面的统一部署,出版单位策划一批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方面的政治类图书。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内容丰富。此类选题既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深入挖掘和整理,也注重对理论的阐发和研究。如人民出版社的《列宁全集》(第2版增订版)四卷,对上一版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调查提纲(1894-1895)》等篇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更加深入。申报选题既注重从不同学科领域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也有引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内容。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方法论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各时期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基础》,根据中国共产党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逻辑学为主轴,结合语义学、符号学、解释学等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逻辑机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将研究视角转向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理论进行的新解释和新拓展,并从中发现可以吸收的理论资源、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19世纪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在欧洲传播的历史过程与理论面貌,重点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新发展。
文献史料客观反映历史原貌。一些史料类选题通过档案、图片等多种文献资料,全面展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图景。如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首次全景呈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荟萃出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珍贵史料。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在陕北13年图集》,该书以时间和逻辑顺序相结合的方法,用大量珍贵图片展现党中央在陕北13年带领中国人民开展抗日斗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逐步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中国方正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文献选编(1921-2013)》收录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历代领导核心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及中共中央、中央纪委有关重要决议、决定等各类资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社科类:紧扣发展主线 体现全新学术成果
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进展和实践成果,出版单位重点推出了一批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动学术创新,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重点选题。
经济类选题紧扣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此类选题既注重对现实经济问题展开重点分析探讨,提出解决方案,也着眼纵向研究我国经济的发展规律。如安徽人民出版社的“中国经济转型丛书”之《中国金融转型》,系统分析了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结构、成因、效率和稳定性,探讨了如何在繁荣金融的基础上确保国家的金融安全等国家经济转型发展中所面对的重要问题。该丛书中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论——人本经济学角度的探索》剖析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在矛盾,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的经验与教训,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战略走向和未来选择。湖南人民出版社的《中国货币通史》运用货币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制度、货币形态、货币生产、货币流通等方面。中国商务出版社的《中国对外贸易史》主要分析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外贸发展历史,对目前对外经贸工作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政治类选题强调深度挖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通过多卷本政治思想史进行“通古今之变”的系统研究,其反映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过程和脉络,揭示了政治思想的时代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蕴含和历史局限等问题。东方出版中心的《俄国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0卷)》是2009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俄国中苏关系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出版成果,包括俄国解密档案主文件和附件总计2469件,将有力推动中苏关系相关研究。
文化类选题注重展示民族文化传统。此类选题分时期、分地域、分专题全面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揭示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感。如中华书局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34卷)》按照行政区划梳理地域文化脉络和亮点,在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将增强爱国爱乡情怀。东方出版中心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以民族道德传统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弘扬为基本线索,揭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发展的逻辑性、规律性。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中国风俗通史·西夏卷》分饮食、服饰、娱乐、宗教信仰等大项,探讨西夏时期风俗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规律。
社会类选题加强应对现实问题。此类选题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遇到的各种矛盾,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新农村性别结构变迁研究》旨在从社会性别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记录、描述、分析农村社会变迁,并以父权制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从私人、公共两大领域研究农村的性别、代际关系和权威结构,分析父权制度在国家、市场的作用下如何被现代化浪潮所解构。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城市社区治理中群众诉求调处机制研究》通过具体案例调研,论述如何建立“新时期群众诉求调处机制”,探讨建立和完善舆情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维护社区和谐与稳定、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方法。
科技类:聚焦科研前沿 促进科技快速发展
出版单位推出一批促进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水平,反映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等方面创新成果的重点选题。
关注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如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的《中国能源盆地构造》,论述中国能源盆地的构造背景、特征、形成和演化,以及盆地构造对多种化石能源赋存的控制作用,并由此进一步讨论盆地形成的区域动力学。地质出版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图集》推出了北京、河南、江苏的分册,全面展示了这些地区表层土壤、深层土壤、浅层地下水、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和深层沉积物中多种元素和指标的空间分布及含量水平等。
关注医学与国民健康事业。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系列丛书”收录的疾病种类齐全,分类清晰,各疾病相关临床内容全面,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突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计划在2014年出版9个分册。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的“海军军事医学系列丛书”,分《潜水医学》《海军辐射防护医学》《舰艇卫生学》《海军航空医学》《海军流行病学》《海军卫生勤务学》6册,详细、系统地介绍了海军军事医学领域的基础知识、相应装备等。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中国总膳食研究(中英文对照)》全面介绍卫生部组织的第四次中国总膳食研究的成果,为从事食品安全科研和管理,特别是从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注重大工程和科技进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分9个卷册,详细总结了南水北调工程施工和管理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中国铁道出版社的“高速铁路工程建造技术丛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高速铁路设计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工程建设经验,并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设计技术体系。
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理论与实践·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卷》以农业立体污染的概念体系为基础,全面总结治理污染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提出了有效解决农业立体污染问题的战略思路、技术路线和政策。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的《农业节水的新原理和新途径》就水资源综合管理、农业和生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气候变化和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全球粮食安全等方面展开全面、具体和综合性的研究和论述。
辞书类:重视守正出新 筑牢文化基石
综合类辞书:体现国家水平,服务社会建设。综合类辞书重视与时俱进、守正出新,适应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展现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如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大辞海》计划推出材料科学卷、教育卷、世界地理卷和文物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台湾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台湾地区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林业出版社的《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采用百科全书的方式编纂,对我国植物保护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整理。
专科类辞书:突出学科特点,反映学术成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专科类辞书项目侧重科学性、权威性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如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考古学大辞典》收词4500余条,分为概论卷、史前卷、夏商周卷、秦汉至元明清卷、文化遗产保护卷、科技考古卷等六个板块,主要收录有关中国考学研究的理论、方法、术语、名词及考古遗址、墓葬、石窟寺、古建筑等内容。中国铁道出版社的《中外铁路词典》,分为德汉、俄汉、法汉、日汉、英汉等卷册,共收录常用术语单词和复合词10.5万余条、缩略语3000余条,内容涉及机车车辆、工务工程、铁路运输、通信信号等多个与铁路紧密相关的学科,同时还收录了磁悬浮技术、高原铁路技术等内容。
语文类辞书:注重规范应用,强化实用功能。汉文、民文、外文等重点语文类辞书项目严格执行语文规范标准,不断拓展文种的覆盖面,提高内容的普及性。如开明出版社的《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增订版)》包含成语的词目、注音、释义、书证以及对源流的梳理,集工具性、资料性、学术性于一体。德宏民族出版社的《景颇族古典文学形容词典》收录景颇族语言文学中最具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形容词。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乌尔都语汉语词典》是我国第一本乌尔都语汉语词典,收入词条6.5万条,具有词汇量大、信息全的特点。
文化类:着力传承文明 共建精神家园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全方位展现文明大国形象。湖南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历史图谱》结合现存文物,概述从原始社会至1840年的中国历史,并对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民族、中外交流等内容进行图片展示和说明,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中国饮食文化史》(12分册),从饮食主题出发,分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下游地区、青藏高原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等专题探讨和总结中国饮食与文化、宗教、民族、民俗的深厚关系。光明日报出版社的“中国节日志”丛书,对传统节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准确、真实、全面地记录。外文出版社的《中国名片》以中文、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多种文字,介绍“春节”“功夫”“汉字”“京剧”等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元素和符号。
规范整理中华典籍,积累传承中华文明。齐鲁书社的《孟府档案全编后集》辑录了世存唯一的、仅藏于孟府的《孟子世家流寓支谱》,为研究孟氏家族繁衍变迁的第一手资料。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献集成》收入中国古籍中有关科学技术的经典著作,范围涉及农业、医学、手工业、水利、建筑、天文等学科,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状况,记录下古代各项科技的传统特色和民族技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中医古籍珍本集成》,对中医古籍《本草汇言》《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伤寒瘟疫条辨》等采用珍本古籍原版影印,由中医药专家撰写导读并进行校勘、注释、点评,2014年计划出版70卷。
民文类选题反映各民族历史积淀和时代风貌,积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辽宁民族出版社的《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以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为主线,有机融汇各民族多姿多彩的经典故事。广西民族出版社的《中国壮剧传统剧作集成丛书(第二批)》所收集整理的剧目多以壮族宗教祭祀仪式中的神话传说、壮族英雄人物及移植汉族历史故事等题材为主,主要以精忠爱国、尊老爱幼、扬善惩恶等为主题。云南民族出版社的《农村法律普及读本系列》用藏文、白文、哈尼文及德宏傣文和景颇文、彝文等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群众生产生活中适用的国家法律法规。
文学艺术类选题兼收中外,总结性论著和文集值得期待。此类选题注重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如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中国话剧艺术史》,第一次将话剧作为综合艺术进行历史研究。吉林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现代美术史》对百余年间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以及重要事件、人物、思潮和问题进行集中梳理。阳光出版社的《中国回族文学通史》对近现代的回族文学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此类选题注重对国内外著名学者、作家的学术成果、著作进行研究和总结。如译林出版社的“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包括《贝娄学术史研究》《芥川龙之介研究论集》《肖洛霍夫研究论集》等,瞄准外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和思潮流派。宁波出版社的《巴人全集》首次对巴人专著进行全面整理出版。此类选题还有海豚出版社的《丰子恺全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钟敬文全集》、上海文化出版社的《郑君里全集》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