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上海书展第一天起,每天早上9:00,《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赶到书展现场时,入口处的S形间隔护栏区域,都排着等待入场的长队,甚至在清晨落雨的8月14日也不例外。而逛展场时,牵着孩子小手的年轻人,戴着花镜、拎着布包的老人可谓摩肩接踵,甚至还有坐在轮椅上被家人推着逛书展的爱书人。在15万种图书的陪伴下,书展俨然成了一个大型读书会、选书会。
      在这里,众口不再难调
      在上海书展逛过的人才能体会到,“15万种图书”不是一个听起来很庞大的数字,而是一种对读者阅读兴趣的关注、对阅读生活的服务。因为不论你的阅读兴趣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精心布置的15万种图书基本可以让众口不再难调。
      “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是上海书展的文化追求。置身书展现场,才会对这句话有深刻的体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区、中国出版集团古籍展区等主题区域内,记者发现,白发苍苍的男性读者居多。以零售为主、为大众服务的上海书展,古籍、政治经济、外文原版等图书并不缺位。而在童书嘉年华展区,平装版《十万个为什么》等图书诠释着儿童阅读的价值与品质。
      走进上海社科文出版馆,不同幅度的打折标牌非常抢眼。记者看到,这里的打折图书很少见“大部头”,很多都是薄薄的小册子,比如《自我保健按摩》《高血压病与食疗》等。而对《文汇读书周报》情有独钟的读者,还可以在这里“邂逅”该报的年度合订本;对《华夏地理》《时尚先生》感兴趣的读者也能以5元一本的价格淘得一批“宝贝”。
      在这里,服务贴心更舒心
      在上海书展,人流量较多的区域不仅是精品图书、打折图书展区,书展总服务台也总聚集着一些推着购物车、拎着购物袋的读者,他们在这里为自己“减负”。作为服务措施之一,书展的图书快递服务可谓“贴心”,而价格更为这项服务的“贴心”加码:本市首重5公斤5元,每增加1公斤加1元。
      逛书展并非只能看到按类别、按区域展出的图书,更可以实现逛很多家微缩版特色书店的“增值”收获。在特色书店展区,记者看到原貌搬进来的大众书局、静安书房、蒲蒲兰绘本馆内,读者不仅可以选书,还可以品咖啡、选购精美书签等,这些书店原有的特色服务一样都不少。
      在书展上,记者还不止一次听到展台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以低于网店的价格销售,就是为了最实在的文化惠民。”
      如果一个城市一年一度的书展,可以展示15万种图书,推出低于网店的折扣和贴心的配套服务,读者冒雨排队入场就不足为怪了。而如果这样的场景成为常态,一座城市的阅读率、文化品位还值得担忧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