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子书 多看阅读 主题内容 外在形式 出版
我国电子书(e-book,electronic book)产业在跨越新千年的首个10年后终于步入了正规、顺畅而快速的发展轨道。这得益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通信(3G、4G)和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诸多技术研发的不断进步与读者阅读观念、习惯的改变和适应,他们不但接受了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新的阅读产品与方式,使数字阅读接触率在2013年首次超过纸质阅读接触率,并且愿意为此付费。这对于出版商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喜讯:一是提供了解决版权销售和赢利模式问题的方法,二则意味着数字阅读者日益成熟,市场广阔。但近年我国电子书的出版和购阅状况如何,有必要一探究竟,以作为产业发展的镜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思路、方法
“多看阅读”是一款较广泛地应用在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Kindle手持阅读器等的阅读客户端,2010年问世。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在目前的电子阅读和互联网视频终端技术领域,“多看”已享相当高的知名度,它的销售排行榜比较能够代表国内电子书的销售情况。故而,本文基于其2013年电子书月度销售排行榜,剔除电子杂志数从而获得分析对象数据。
“多看阅读”月销售榜单既含有电子书,也有电子杂志,每榜30本书刊,2013年12个月共计360本书刊,剔除其中的5种电子杂志共18期次,实得到342本电子书,按一个版次视为一种图书的惯例,共有140种。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Excel为统计工具,分别从主题内容特征和外在形式特征两个大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二、电子书的主题内容特征
图书的所属学科分类基本可以体现其主题内容。“多看阅读”没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只是简单地分为若干类别,严格说这并不科学,但对读者和出版者来说却十分实用:分类发布、检索查阅很有针对性,也很方便,能够一目了然地清楚电子书涉及的主题内容。2013年全年“多看阅读”排行榜主要涉及16个大的主题(见表1)。为进一步揭示电子书主题分布,本文也统计了上榜次数在5次及以上的电子书。
从统计上看,上榜电子书主要涉及的16个类别,在“多看阅读”的整个21个大分类中占据了大部分,只是在它的少儿类、法律类、教育类、原创文学类以及资讯与其他类别中未有上榜者。上榜前三者依次是小说类、经管类和成功励志类,分别占上榜总书种数的20.00%、17.14%和11.43%。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
第一,文学艺术类的电子书占比最大。从“多看阅读”的分类上看,小说类显然排在第一。倘若对分类进行大类合并,同属文学艺术类的小说、文学、青春与动漫、艺术类四者共占据总种数的30.72%。从表2看,有5种进入5次及以上上榜次数榜单,其中不乏《小王子》这种世界文学名著,也有我国著名当代作家莫言的作品。由此可见,小说等文学作品在电子书中明显是读者的主要阅读品。
第二,经管、计算机技术和外语应用类属于工作范畴或者工作工具范畴,占的比例也相当高,有28.57%,上榜5次及以上的达8种之多,上榜次数最多的、几乎每月都在榜上的《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即属经管类,属于计算机类的《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上榜了6个月。工作和创业中或准备创业、准备工作的人比较关注这类话题,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也需要获得别人成功的榜样的启示与力量给予。注重实用性,体现出这种阅读倾向和出版倾向,也比较符合学习型社会和人们积极进取的社会特征。
第三,成功励志、生活、两性情感、传记与旅游等休闲类上榜也不少,占比22.85%。这些普及、休闲型读物一直都占据出版物的很大份额,比较符合我们对图书出版与阅读结构的一般认知。
第四,社会科学类、历史类、科学与自然类和政治与军事类占比较高也是电子书购阅与出版的一大特点,比例达到17.85%,上榜5次及以上者有5种。这种需要一定深度、精细阅读的类别也出现在榜单前列,是一种对数字阅读属于“浅阅读”刻板印象的有力反驳。这种有相当深度的社科类的电子书同样位居读者数字阅读的视野中心的现象,预示着电子书出版与购阅的远大前程。
第五,少儿、教育类,原创文学和资讯类以及法律类电子书未见上榜,但经检索“多看阅读”网站发现这类电子书还是不少的,只是不够畅销。未能进入畅销榜只可说明对于少儿和教育以及法律方面,读者还是觉得寻找其他渠道如传统纸质图书、教材教辅更好,原创文学和资讯类等由于被其他渠道如原创文学网站、新闻类网站及其客户端垄断而难以聚拢人气,故这里作品和读者都较稀缺,说明不同性质的数字出版物的出版各有其平台和渠道。
第六,排行榜中明显人文社科类电子书占优势,自然科学类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难觅其踪,原因在于能进入畅销榜的电子书一般都是普及性、流行性的,专业性很强的电子书,普通大众不大需要也存在阅读壁垒,而网络化教育、学习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应用,故少见广泛开展。
三、电子书的外在形式特征
电子书的外在形式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电子书购阅与出版的一些现状和特征。本文将从作者国别、版权方和电子书售价三方面做一统计分析。
1. 作者国别分析
著作者的国别反映了电子书资源的来源和读者购阅的文化倾向。本文按照第一作者为口径,统计了这140种电子书的作者国别。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国籍的著作者(属笔名和机构者视为中国籍)最多,占比65.00%,这无可厚非,因为文化认同和地域性特点,中国读者自然会较多地接触中国人的著作。国外第一作者占了35.00%,基本为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有近似文化底蕴的仅日本一国,也仅仅上榜1种电子书。其中美籍第一作者达到31人之多,占比22.14%;英籍7人,占5.00%;法籍和澳大利亚籍各3人,各占2.14%;德籍2人,占1.43%;加拿大籍、日本籍和瑞典籍均为1人,各占0.71%。
再从国外作者所著电子书涉及的主题类别来看(见表2),美国和英国作者所涉类别较多,种数也居于前列,尤其是经管类、计算机类和人文社科类(小说/文学、历史、社科)占比优势较为明显,显示了他们在经济、科技以及文化上的优势地位。从我国的角度看,小说/文学类21种,经管类14种,成功励志类11种,生活类7种,历史类5种,社科类3种,科学与自然类3种,其余的均在2种及以下,整体上休闲型阅读占绝对多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电子书购阅与出版兼容并包,中西通吃;西方发达国尤其是美国、英国等经济、文化上的高地地位也给予了它们出版输出的强势,我国不得不充当文化产品的输入地。
2. 版权方分析
通过统计电子书版权拥有者,大致可以了解电子书出版者的情况。本文研究的样本共涉及40个出版公司、文化科技公司和个人,其中文化科技公司29个,占72.5%;出版社改制成的公司8家,占20%;个人3个,占7.5%。可见文化科技类公司是电子书版权拥有者主体,说明电子书出版者集中在对市场反映较为敏感的文化科技类公司;传统出版社在电子书出版方面还是处于劣势,8家中仅有2家进入首批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名单,其中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表现较好,可又不是示范单位。本文对其电子书上榜3种及以上的单位进行了统计(见表3),可再次印证上述结论。排除电子书投放平台差异的因素,这个局面部分地证明国有出版企业未能积极应对出版变革,缺乏实质性的适应与创新而面对数字出版的门槛逡巡不前;另外民营科技文化公司和个人版权者占比较大又说明电子书出版一需要国家、政府层面的规制引导和监管,二则需要拥有富饶出版资源的国有出版公司应尽快走上数字出版的康庄大道,来进一步开源电子书内容,丰富电子书阅读市场,更好地参与塑造合理的出版结构以及合理引导读者的文化阅读,从而利于培育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阅读文化。
3. 销售价格分析
电子书销售价格能够反映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电子书赢利能力,反映电子书出版的前景。本文对样本电子书的销售价格进行了统计(见表4)。
统计发现销售价格在15元以上的电子书主要为从美国、加拿大引进的计算机、经管、社科、艺术、小说和国内的文学、传记、科学与自然主题类作品,其中有三种电子书最高价格达到30元;销售价格为12元的有26种,占比18.57%,也多为引进版的计算机、经管、社科、小说和国内的社科、历史、小说、生活等主题范围的作品;售价为6元的多达37种,占比26.43%,涉及主题比较广泛,休闲型的较多;售价在4元以下的共有46种,占比32.85%,多为公共版权作品和流行、畅销、快消作品。销售价格较多地集中在6元、12元、18元、2.99元及1.99元这五个价格点,均价在8.77元左右,这和我国国民一般能够接受的平均3.27元的电子书价格相比高出一倍有余,比国民能够接受一本200页的文学类简装图书的平均价格13.67元低不了多少,有些电子书销售价格达到二三十元,与纸版书相去不远。总之可见,电子书读者不但对休闲型阅读感兴趣,对高端精品阅读也比较看重,且有较强的价格接受能力,并非光喜欢吃“免费大餐”;人文社科类和经管与计算机类作品价格弹性较小,读者价值认同感也较高,而休闲型畅销类电子书多走低价路线利于促销。但无论如何,对于边际成本近乎零的电子书来说,只要适销对路,前景看好。
四、余论
依据“多看阅读”2013年电子书月度销售排行榜进行的统计分析,更多地反映了比较畅销的电子书的购阅与出版现状,初步揭示了其主题内容特征和外在形式特征。但受限于销售排行榜数据,未能对电子书读者的年龄结构、阅读偏好与体验、时间安排、消费支出、电子书销售码洋、销售结构等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期待这一缺陷以后能够弥补。
(来源 :中国出版网)